爱春楼无恙 古街侨味浓
梅州梅县:“代表+检察”共同守护侨文化
2024年7月,梅县区检察院干警在爱春楼内部了解建筑修缮情况。
“检察护侨工作很有成效。作为侨乡,我们理应调动包括广大侨胞在内的积极力量建设好家乡,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近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大代表李永源参观完梅县区检察院设在松口古镇的检侨联络站宣传长廊后说道。
梅州是著名侨乡。李永源从小就在侨资源丰富的松口镇长大,深受侨文化熏陶。“如何才能保护好侨文化、用活侨资源?”当选梅县区人大代表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中。2024年7月,李永源对梅县区检察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涉侨权益保护工作”的建议,并表达了对守好用活侨资源的重视。代表的建议与该院当时正在开展的监督活动不谋而合。2025年1月,梅县区检察院邀请李永源一同参与涉侨非遗食品专项监督“回头看”活动,向他介绍近年来涉侨检察工作的成果。
李永源与梅县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一同来到松口镇,首先回访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企炉饼)代表性传承人魏汉兴。“在检察官的提醒下,我们及时增加了安全设施,保障了安全生产。同时,在每一袋企炉饼上贴上了食品安全信息标签,消费者吃得也更放心了。”魏汉兴介绍道,如今许多游客会来松口“打卡”,顺便尝一尝当年许多客家人下南洋时随身带的口粮——企炉饼,有些乡亲也会通过物流渠道邮寄企炉饼给在外的侨胞,传递浓浓的乡情。
一行人随后来到了松口古街。松口古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街区内“侨”味浓郁,客家人乘船下南洋时的起点——火船码头旧貌依然,码头边上矗立着松江大酒店、办理登船手续的松口港务厅等历史建筑。检察官向李永源介绍,该院以涉侨文物建筑为切入点,围绕古街核心区保护,开展了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项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为促进侨资源活化利用,推动古街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自2022年以来,该院灵活运用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对古街进行综合整治。此外,在古建筑整体修缮过程中,该院还多次联合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行业专家现场指导,督促做好修缮工作,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历史风貌。
李永源还参观了检侨联络站,他在一面照片墙前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几组涉侨文物建筑保护前后的对比照。位于松口镇铜琶村侨商所建的爱春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孙中山先生当年到松口开展革命工作时,曾居住于此。爱春楼不远处的中山公园为全国第一座乡镇级“中山公园”,是当地侨胞乡贤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革命业绩,于1933年捐资兴建。2022年,梅县区检察院在开展涉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爱春楼、中山公园等涉侨文物建筑因权属不明、疏于管理、年久失修等,存在主体受损以及内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涉侨文物建筑风貌,且存在安全隐患。该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做好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截至今年1月,爱春楼等涉侨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
“涉侨文物建筑寄托着众多侨胞侨眷的家乡情感,守护它们就是守侨根、暖侨眷、护侨乡。”李永源听完检察官的介绍后,对涉侨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并表示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加入西甲直播的护侨助侨行动中。
(本报通讯员张伟 罗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