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黑枕燕鸥安心筑巢
深圳前海:“多方磋商+持续监督”破解候鸟保护“多头管”难题
黑枕燕鸥
黑枕燕鸥上体浅灰,下体白,头白,仅眼前具黑色点斑,颈背具黑色带,在我国繁殖于东南及华南沿海的海上岩礁及岛屿、香港、台湾、海南岛,喜沙滩及珊瑚海滩,极少到泥滩。
(文字来源于“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夏日海风徐徐,海鸟啼鸣,树林葱葱,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再次出现黑枕燕鸥熟悉的身影。它们体色全白,头环黑带,轻盈地飞过一片片长势劲旺的红树林,像是在问候这座城市。不久前,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检察院(下称“前海检察院”)检察官对办理的一起海鸟与红树林湿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眼前的美景令检察官深感欣慰。
2024年6月,前海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在辖区海岛繁殖的国家“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动物黑枕燕鸥受到人类赶海等活动的影响。经调查,2023年以来,黑枕燕鸥繁殖巢中的卵曾多次被人盗取。此外,黑枕燕鸥繁殖栖息地旁,一片面积约300平方米,包含约400株榄李的红树林也受到深圳东部海域某施工工程的影响。
黑枕燕鸥栖息地和榄李林所在地区的陆域、海域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复杂,涉及职能部门较多、职责交叉。如何厘清各部门法定职责,凝聚保护合力,成为案件的难点。
2024年6月20日,前海检察院邀请红树林、海洋环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论证会,论证无序赶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年8月9日,前海检察院与深圳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海洋综合执法部门、海警机构、野生动物保护部门、院校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召开磋商会。各方梳理自身职责,对可采取的保护措施、存在的困难进行磋商。会上,参会单位就如何根据自身职能开展黑枕燕鸥及红树林保护工作达成共识。
同年12月,参加磋商会的相关单位相继向前海检察院反馈了黑枕燕鸥及榄李红树林保护工作情况:各单位依法履行职责,构建多方参与、共管共治机制,通过强化执法巡查、联合巡护等方式,打牢候鸟保护基础,共筑候鸟保护屏障;强化日常管理保护,在栖息地周围设置警示牌,加强常态化监管,严厉打击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派发传单、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针对前述红树林附近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已采取生态友好措施优化建设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前海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开展“回头看”,查看整改情况。目前,各项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人为干扰海鸟栖息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岛礁除了黑枕燕鸥,还出现了其他品种的海鸟,生物物种进一步丰富。
(本报记者周洪国 通讯员王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