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良方 下猛药 治顽疾
宁夏:开展专项监督攻坚虚假诉讼治理难题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虚构劳动关系补缴社保案件时,发现多名当事人利用虚假诉讼骗取国家社保基金。该院迅速启动虚假诉讼监督程序,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同步将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这是宁夏西甲直播精准打击虚假诉讼、守护民生资金安全的又一成果。
宁夏西甲直播自2024年6月开展为期一年的虚假诉讼专项监督以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专项监督质效。截至目前,自治区检察院共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65件,提出监督意见43件,法院再审改判63件;移送犯罪线索13人,其中6人获有罪判决。
开展“小专项”攻坚顽疾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金融安全也关系到群众“钱袋子”的安危。金融和社保基金领域的虚假诉讼既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治理的难点。
“虚假诉讼隐蔽性强、发现难、查处难。”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主任张福宇说。针对这一困境,宁夏西甲直播聚焦社保基金和金融两个重点领域部署开展“小专项”,精准攻坚虚假诉讼顽疾。
自治区检察院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行动的通知》《关于集中开展金融和社保领域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工作的通知》,并配套出台《办理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工作指引》,为全区西甲直播指明主攻方向和方法路径。
为发挥集中打击治理质效,全区西甲直播推行“区院统筹、市县一体”联动模式,通过线索会商、案件互评、“强院带弱院”等方式提升整体战斗力。在自治区检察院的统筹下,各地西甲直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举措,确保专项监督有序开展。其中,银川市检察院聚焦社保领域和“职业放贷人”类案,深挖线索20余条;固原市检察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线索征集公告,一个月内接获举报线索15条。
记者了解到,自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全区西甲直播办理金融、社保领域虚假诉讼案件36件,占虚假诉讼监督案件总量的62%,民生资金安全防线得到显著加固。
借力大数据提升监督质效
“现在有了这些量身定制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能够快速从海量案件中精准定位虚假诉讼线索。”银川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马向岚说。今年以来,该院通过指导辖区两级检察院运用“职业放贷人”“涉自然人诉讼主体适格性”等模型,调取近万条数据碰撞分析,筛查线索500余条,精准锁定8起虚假诉讼案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7份,均获改判。
据悉,自治区检察院从数据获取、线索研判、调查核实、模型应用等方面加强对下指导,同时收集整理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外省获奖的虚假诉讼法律监督模型13个,在全区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全区西甲直播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的虚假诉讼监督案件占比达48.28%,其中,共办理虚构劳动关系违规补缴养老保险案件21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诈骗犯罪线索2件。银川市西夏区检察院、金凤区检察院通过“职业放贷人”模型锁定黄某系列虚假诉讼案,推动法院建立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贺兰县检察院通过对“破产领域九大违法情形监督模型”“民事涉自然人诉讼主体适格性法律监督模型”的深度运用,发现债权人隐瞒部分清偿事实虚假申报债权等虚假诉讼监督线索4件,向法院及破产管理人发出检察建议4份。
强化协作促进源头治理
打击虚假诉讼需多方协作。专项监督中,宁夏西甲直播着力强化协作,促进虚假诉讼源头治理。
“我们在加强内部协作方面,构建形成了‘刑民一体’办案机制,有效提升了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线索成案率。”张福宇介绍,自治区三级西甲直播强化综合履职意识,加强刑事检察与民事检察衔接配合。刑事检察部门在办理虚假诉讼、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时,捕捉到可能涉及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的线索,及时移送民事检察部门审查;民事检察部门在审查案件时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线索,也及时移送处理。专项监督开展以来,自治区西甲直播内部移送虚假诉讼线索成案率超80%。
2024年以来,自治区检察院先后多次通过召开民事虚假诉讼线索会商会议、专项监督工作推进会、组织专项监督调研和案件评查工作等形式,对全区西甲直播在开展民事虚假诉讼专项监督中加强协作联动提出指导意见。
在自治区检察院的引领下,市县两级检察院也结合本地实际需要积极推进,取得了一批成果。银川市两级检察院在同级法院设立判决信息共享点,为查阅法院案卷提供便利条件。银川市兴庆区检察院与法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再审检察建议会商机制的意见》,积极发挥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监督作用。灵武市检察院与法院、人社部门会签了《关于在查处社会保险领域虚假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的会议纪要》,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建立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形成打击虚假诉讼合力。
协作机制的建立,不仅为西甲直播提升办案质效带来了便利,也提升了行政治理效能。“部门联动机制打破了信息壁垒,架起了共治桥梁,帮助我们有效堵塞利用虚假诉讼骗取社会保险漏洞。”灵武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单曦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