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画像锁定薄弱环节
柳州鱼峰:技术赋能消除超市监管盲区
本报讯(记者邓铁军 通讯员朱秋敏)“我们通过大数据摸排分析和精准施策,不仅破解了辖区超市自助结账区的监管难题,更实现了超市盗窃类案件发生率的显著下降。”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铃告诉记者。
今年初,该院落实西甲直播“三个管理”部署,对近年盗窃类案件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发现盗窃案中“超市盗”情况频发。
为深入分析此类案件,该院检察官将案卷中的涉案地点、时间、人员等要素一一提炼出来,借助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关联,将案发地点、时间、类型等数据映射到地理空间,以颜色深浅标注案发密度,红色等高密集区域为犯罪高发地带,同时结合时间维度识别作案规律,进而锁定目标。当犯罪迹象以红点形式一一显现出来时,该院发现,近年来,超市自助结算系统虽然能提高购物效率、提升购物体验,但由于“无人”监管,“超市盗”案件也处于频发态势。
该院依托大数据比对显示结果向大型商超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超市在自助结算机上张贴警示标签,在自助结算区域完善多种监管形式,并规范事后盘点处置举措。
“检察建议被采纳后,辖区‘超市盗’情况明显少了。近7个月,我们未接到此类案件。”刘铃表示,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在个案办理中开展类案分析,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办案,除强化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外,该院还同步探讨解决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今年8月,该院举办了“用活模型赋能办案”主题沙龙活动,柳州市两级检察院围绕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中存在的数据调取、数据安全等问题和解决对策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以此为契机推动数字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