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春节档全国热映,艺术地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甲直播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开设“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专栏,邀请检察人员畅谈观影感受,一起探讨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答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
电影《第二十条》海报
春节期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高叶等众多戏骨加盟的电影《第二十条》,引起广泛反响,票房屡创新高,并再一次激发了社会对于正当防卫等法律问题的大讨论。
电影带着对当下法治的思考,用轻松而又沉重的电影语言,将发生在现实的典型案例以更加典型、更具生活逻辑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笑声与泪眼里共思共鸣共情。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第二十条》摆脱了传统法治剧的疏离感,增强了观众代入感,把对法治与社会的思考的目光照进我们周遭的现实,以冷静的生活语言与现实逻辑,演绎着生活场景与人生命运,激发对现实场景中实质性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深度反思。
弥漫的市井生活气息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电影首先让人难忘的就是生活的真实。
检察官家中略显老旧的陈设,家具卖场中的服务,夜市路摊小酒馆里的对话,无不冒着人间烟火气。
电影男主角韩检察官同样面临着生活的鸡零狗碎,为小孩升学问题所困扰,小孩在学校“打架”,忙着跟老师沟通;为了能让“被害人”家长撤案,四处请人说情。工作上,争取积极表现,想挂职留任;加班加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女同事的工作协作,让爱人误会存在婚外情等等。让人忍俊不禁的剧情,不失幽默的对白,抛开严肃的司法办案与法治问题探讨,这部电影确为富有生活气息的轻喜剧。
透在骨髓里的真实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生活化的演绎服务于案情发展的真实性。
这也是这部剧最触人心扉的力量——透在骨髓里的真实。
故事主要来源于三个现实案例:于海明正当防卫案,赵宇正当防卫案,王新元、赵印芝不起诉案。这几个案件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并分别被评定为西甲直播指导性案例、西甲直播最高法典型案例等。
脱胎于真实的典型案件,让故事一开始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力量磁场。电影工作者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艺术加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使真实的典型在生活逻辑和实力演员的推演下,走向更富矛盾冲突、更具典型的论场之中。此时,观众感受着角色命运,共情着、思考着,由审视故事变成审判案件,与检察官一道给予案件最符合一般老百姓认知的处理结果。这个结果,也就是检察官所追求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的结果。可以说,从案件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再到情感的真实最后到法治的真实。真实是最打动人说服人的力量。
对西甲直播的真切观察
一定程度看,影片是对检察院全景式展现。
尽管开头堵门动静着实大了一点,但结合案情来看,这场景的确是检察办案中面临的压力和矛盾的体现。12309是面向群众的窗口,“看到没,12309那屋,大家移步到那里登记”,听来让人会心一笑。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件,观点交锋;公开听证会上,听证员们对检察官办案的提问,这些都是日常。
影片还反映出检察官办案中与公安干警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关系,主办检察官与公安承办人李队长为查清案件事实发生了争论甚至争吵。李队长说“你退回两次,我补充侦查两次,开过七次专家论证会”,这也有力地佐证了公安与检察为查清案情、公正办案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的强烈责任感,印证了影片中检察官的那句台词“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对检察官细腻的工笔描摹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影片着墨最多的还是检察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自行补充侦查;为了保护被害人、救助被害人,将被害人安置到家附近的宾馆里。
最主要的也是影片所极力颂扬的,是检察官们勇敢地冲破旧的办案思维,坚决摒弃机械执法惯性,参透法理事理情理,对正当防卫适用作更加科学的理解,特别是充分考虑防卫人所处具体情境以及公众的一般认知,对防卫过当、防卫不适时作准确的界定。
该案的办理,唤醒了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促进司法理念的历史进步,在司法领域确立了新的更加符合朴素正义观的办案规则;同时,案件的办理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彰显,在群众心中更加准确地定位社会道义的坐标,于意识之域更加丰富了社会精神的内核。“法不能向不法低头”,正义的光芒终将照亮每个角落。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要感谢电影艺术对检察、法治的青睐,“一个典型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一部卖座电影胜过千万遍普法宣讲。观看过《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原则将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
更要关注艺术与法治的共鸣,当法治的真实遇上艺术的真实,会迸发出怎么样的直击人心的力量!只有将法治宣传插上艺术的翅膀,法治精神才能更好更快地在全社会传播!这难道不是每一个普法者、法治文化建设者应当关注的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