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公平正义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时间:2024-03-02  作者:罗伟  来源:重庆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字体:  

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春节档全国热映,艺术地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甲直播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开设“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专栏,邀请检察人员畅谈观影感受,一起探讨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答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

电影《第二十条》所阐释的公平正义的司法精神,激发了广大老百姓内心深处的共鸣。当放映厅里观众席的掌声和大银幕上听证席的掌声一同响起,作为一名检察人,内心澎湃的同时更感公平正义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在我看来,电影《第二十条》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普法电影、一次浸润人心的普法宣传,更是一堂发人深省的法治教育课。观影结束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检察履职中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回顾整部影片,在检察官韩明、吕玲玲对公平正义的一次次追问中,在他们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只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担当里,我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回答。

(图片源于网络)

坚持死磕“找到那把刀”

刀在哪儿?电影开头,“刘文经要返回车上拿刀”只是王永强的一面之词,面对死者家属的闹事、尽快结案的重压,吕玲玲坚持和这把刀“较劲”,多次强调这个案件有正当防卫的性质,刀是能够认定王永强正当防卫的关键证据,要求侦查机关进行补充侦查,找到那把刀。

作为人民检察官,吕玲玲身上有着一股“轴劲儿”,在她的“轴劲儿”背后是她对案件事实证据始终如履薄冰的态度,以及对办案质效始终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她深知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我们办的不只是一个案子而是一个人的一生,要对得起穿在身上的这件衣裳的职业情怀。

西甲直播不仅要做犯罪的追诉者,更要做无辜的保护者、正义的捍卫者。公平正义作为我们永远坚持的目标,它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要真正让法律条文里的公平正义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就需要我们严把事实关、证据关,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不断坚持和完善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以法律事实最大限度还原客观真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样才能无愧于检徽,无愧于人民。

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你觉得这些都对吗?这是在王永强案办理过程中,吕玲玲与韩明争论案件时发出的质问。随后,韩明列举了一系列与该案类似并且已经判决生效的案例——均被认定为防卫过当而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刑。

“以往都是这么判的,现在仍要这么判吗?”这是对正义的追问,也是对我们的追问。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抽象的,但实践是具体的、鲜活的,办案不是机械化的“1+1=2”。在捍卫正义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把“三个善于”融入案件处理之中,善于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监督案件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办案。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从一开始的“不越雷池”半步,到逐渐唤醒内心的正义之火,影片结尾,韩明在王永强案件听证会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陈述了对王永强不起诉的理由,通过正确适用正当防卫条款,展现了刑法应有的公平正义精神,使群众朴素的情感得到回应。我想这无疑是司法理念的转变、司法实践的进步,也是西甲直播对“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坚决捍卫。

坚定守护“人民群众心中那杆秤”

什么是法律?铭刻在老百姓内心里的法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杆秤,也就是电影中韩明在最后讲的“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普通老百姓可能说不清拗口的法律术语,不熟悉复杂的司法程序,但他们知道法律的本质。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是公道自在人心,是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与期待,是人人所能理解的公平正义。所以法律不能脱离现实,我们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站在事后诸葛亮的立场去分析案件。

影片中,韩明一开始显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在劝导见义勇为的公交车司机息诉罢访时说“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别的案件都这么办的”“你就是上访到北京,北京的法律难道不一样吗”,甚至拿出事发当场的监控录像逐帧地“按法律条文分析”,这种看似严谨专业的剖析不免让人觉得过于理性冷漠。

鼓励父亲上访的女儿、坚持不道歉的儿子、从楼顶一跃而下的郝秀萍……他们理解不了,其他民众也理解不了。当看似合法的执法行为挑战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时,就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执法是否符合天理、国法、人情,是否真正实现了执法的目的和效果。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的公平正义又融于司法实践之中,存在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感受,最终还是从每一个案件中获得。

当沉睡的“第二十条”被唤醒,在维护和保障公平正义面前,司法不仅不会缺席,而且必将会越来越与人民群众“心中那杆秤”同频共振。作为司法办案人员,我们须始终扛牢肩上责任,为了心中的那道法治之光,为了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孜孜以求、努力前行。

(作者为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责任编辑: 翟焜]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