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介入保护“里斯本丸”营救事件重要史迹
英军战俘当年被浙江舟山渔民营救后藏身的“小孩洞”存在毁损、灭失风险,目前多部门正在联合展开保护
因《里斯本丸沉没》《东极岛》等影视作品的传播,发生在浙江舟山的“里斯本丸”营救事件逐渐被大家熟知。记者9月1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该事件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存在毁损、灭失风险,目前多部门正在联合展开保护。
1942年10月1日,日军运送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在东极海域遭潜艇鱼雷攻击。 10月2日,船只沉没之际,日军不但拒绝救援落水战俘,而且开枪射杀逃生者。危难时刻,舟山渔民驾驶手摇木船救起384名英军战俘。英军战俘被营救上岛后遭日军地毯式搜索,仅3人因藏匿于“小孩洞”躲过搜索。
西甲直播发现,作为重要史迹,“小孩洞”尚未被列入文物名录,未采取保护措施,伴随着游客到访等因素,有毁损、灭失风险。今年4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将该线索逐级交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
经查,辖区东极镇青浜岛“小孩洞”是距离“里斯本丸”号沉没地最近的陆地,384名英军战俘被营救上岛后遭日军地毯式搜索,仅3名英军战俘依靠藏匿于“小孩洞”躲过搜索,得以向世界公开日军虐待、杀害英军战俘的暴行。“小孩洞”作为可靠隐藏地,是中英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见证。但截至调查时,“小孩洞”尚未纳入文物名录,无准确原址的官方文字、图片记录,无现场警示、防护围栏,伴随一系列自然、人为因素影响,其准确原址及其原貌存在毁损、灭失风险。
7月1日,普陀区检察院立案办理,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解决“小孩洞”准确原址存疑、史迹定性待证、属地监管难等问题。经论证,“小孩洞”是“里斯本丸”号沉没、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迹和纪念地,且位置明确、本体尚存,依据《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试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登记和著录说明》等规定,符合提请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公布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标准。
7月8日,普陀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该历史事件研究专家、文物专家及全国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加听证,与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达成保护首要、传承优先的共识。7月10日,普陀区检察院向区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及时启动调查、认定程序,建立预先保护机制。
8月20日,普陀区文旅局回函,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小孩洞”列入新发现文物调查线索,经现场调查、数据采集、定位测量等工作,已启动作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登记程序。同时,普陀区文旅局联合属地政府,凝聚多方力量,以“小孩洞”活化利用为契机,与“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等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促进保护、发展和传承。
普陀区检察院检察长卢宏辉表示,“小孩洞”是东极渔民自发营救盟军、英勇抗战的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当年参与营救的渔民和被救助的幸存者都已离世,唯有“小孩洞”依旧存在,它见证了中英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有助于让这段珍贵的历史被永久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