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大家谈|用情用心全面细致做好高质效办案工作
时间:2025-03-21  作者:皇甫长城  来源:检察日报-理论版
【字体:  


□要向实践学,用实践积累的智慧指导办案活动。既要发挥好资深检察官的作用,抓好传帮带工作,也要建好用好检察案例库,传承技能经验、培塑职业精神、提升履职能力。

□司法办案要坚守对党的忠心、为民的初心、法治的良心,关键是使案件处理符合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基本认知。特别是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往往需要做到使尽检察职责、用尽所有努力、展现最大诚意,以更好获得当事人接受、群众理解和社会认同。

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提出“三个善于”的工作要求,为全国西甲直播具体行权履职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笔者认为,就基层检察工作而言,坚持“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需要在具体办案活动中用情用心全面细致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首先,加强理论涵养,提升专业素质。司法实践中,不是每个案件都那么清晰明了,案件真相的发现、公平正义的实现,往往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办案中探寻法学原理和司法规律。如果不懂法理依据,具体办案中就会因为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条文的复杂交织而感到茫然无序、失其要领。如何做到精通法理?一方面,法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精通法理首先要形成并更新专业知识体系。要向书本学,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涵养办案实践。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加强智慧借助,不断更新、充实每一个办案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司法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精通法理也需要实务经验去催化。要向实践学,用实践积累的智慧指导办案活动。既要发挥好资深检察官的作用,抓好传帮带工作,也要建好用好检察案例库,传承技能经验、培塑职业精神、提升履职能力。

其次,精细审查,准确认定和把握法律事实及相关法律关系。审查是各项检察职权的基础,既贯穿诉讼办案全过程,也贯穿监督履职全过程。审查的核心是对法律事实的全面认定和对法律关系的准确把握,这既需要对法律规定深入理解、娴熟掌握,更需要实务历练、经验积累。要做到精细审查。

一是在理念上要强化“监督”意识。西甲直播各项职能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这一根本职责。审查不是被动受案、流水作业、照单全收,而是要带着法律监督的意识去看案件,在监督中审查、在审查中监督,通过发现执法司法中的违法线索与问题,有效延伸办案效果,把监督做细落实。有的案件办案质量不高,检察环节成了简单的“二传手”,该发现的事实证据问题没有发现,该发现的诉讼环节深层次违法情况没有发现纠正,说到底还是监督意识不强、监督能力不够,导致该做的工作没做到位。

二是在方式上要突出“亲历”审查。亲历性是司法活动的重要特征,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只有亲身经历案件办理过程,直接接触、收集和审查案件证据,才能对案件事实和证据有更加直观、准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对案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坚持亲历性原则,要求检察官不仅要做好案牍工作、做实书面审查,还要从案卷中走到证据中,从办公室走到案件现场,以审查的亲历性保障审查的准确性。

三是在内容上要着眼“全案”证据。“在案”证据与“全案”证据是两个概念,“在案”证据只是原案卷宗中呈现的证据,审查案件不能停留在受理什么就审查什么,卷宗有多少证据就只看这些证据,而是要立足整个案件事实的全貌、立足整个案件真相的需要,审查发现还有哪些证据没在案、需要调取,通过调查核实、自行补充侦查或退回补充侦查等方式予以补齐。

四是在目标上要力求“最大”真相。检察履职办案的过程,就是在查明事实、明辨是非基础上进行释法说理、化解矛盾的过程。不可否认,法律事实不一定等于客观真实,但法律事实必须以最大限度接近客观真实为目标,否则公平正义就失去了依据。司法实践中,“任何一个简单的法条都可能会被案件演化得如万花筒般复杂”,这就需要把静态法律规定与鲜活办案实践结合起来,找准统领法律事实的实质法律关系,进行实质性判断、解决实质性问题。凡是提起公诉的案件,必须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确保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杜绝带病起诉,避免源头错、跟着错、错到底。

再次,用情用心全面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司法办案要坚守对党的忠心、为民的初心、法治的良心,关键是使案件处理符合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基本认知。特别是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往往需要做到使尽检察职责、用尽所有努力、展现最大诚意,以更好获得当事人接受、群众理解和社会认同。办案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兼顾:

一是兼顾讲政治与讲法治。政治是统领,法治是基础,在办案中要把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和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办案策略、保密事项、宣传方式、网络舆情,既要用政治视角、政治思维和政治效果来审视检察办案,又要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以法律监督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好敏感问题,用高质效办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从行动上践行对党忠诚。

二是兼顾严格依法与法与时转。法律是相对稳定的,但司法实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以相对稳定的法律去规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必须处理好严格依法与法与时转的关系。其关键就是要做到领悟法律条文背后的法治精神、坚守法律规范之上的法治原则,在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的指导下,对相对稳定的法律条文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妥当解释,从而做到与时俱进地适用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社会稳定,绝非机械的、刻板的、简单的对照条文、照本宣科。

三是兼顾专业评判与群众评价。高质效办案的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评判是否公平正义,既有客观标准,也有主观感受,不仅需要专业评判,更需要群众评价。精心处理的本质是“用心用情”。案件质量没有及格线,只有“民心秤”。检察官是否带着对正义的敬畏反复推敲事实,是否带着对民生的关切校准价值尺度,是否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回应群众期待,才是检验办案质量的标尺。一个真正精心处理到位的案件,必须用严谨的司法逻辑、正确的价值判断、普遍的群众认同来共同支撑。

四是兼顾程序了结与实质化解。程序了结是案件处理的形式要求,案结事了才是案件处理的理想状态,也是高质效办案的真本事、硬实力。真正的高质效办案,不能止步于程序了结,更要准确把握社会的期望、群众的期待、当事人的期盼,做好释法说理、矛盾化解等工作,做到“法结”“心结”一起解,既救人又治心,既案结又事了。

最后,司法案件背后是深刻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问题,因此,要把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社会治理的链条做实,推动从源头上防范违法犯罪反复发生,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对新时代检察工作而言,办好案件、案结事了是基本要求;通过个案发现一类问题开展类案监督是高层次要求;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做到治标治本兼顾,是办案的更高境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既要抓末端、治已病,也要抓前端、治未病。要立足办案,把准问题、找准原因、给准对策,以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监督品质,提升监督实效,得敢啃硬骨头、解决真问题,不能只追求单纯的数量、账面的数字,要尽快转变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监督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力度。实践中,要以做好类案纠违、社会治理两类检察建议工作为重点,通过重大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项目化办理机制,着眼规范化运作、实效化落实、源头性治理目标,着力改进实践中存在的公开宣告占比较低、制发对象集中于非行政机关、反腐败源头治理不足等问题,以检察建议的高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的高质效。

(作者为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责任编辑: 赵衡 刘易佳]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