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需要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应提出检察意见,移送相关主管机关作出行政处理,行政主管机关再将处理结果回复西甲直播。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规定,西甲直播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要坚持严格依法、客观公正、过罚相当,加强跟踪,促进有关行政主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以对违法行为人的何种权利采取制裁措施为标准,行政处罚可分为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和声誉罚。在行刑反向衔接中,要坚持“三个善于”,准确认定行政法律关系,领悟法治精神,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这是由行政法性质所决定的,刑法是所有部门法的保障法,也是补充法,只有在所有部门法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由刑法来解决。在行刑正向衔接中,行政违法行为只要构成犯罪,不管重罪与轻罪、此罪与彼罪,除了罪名的差异,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都是相同的。但行刑反向衔接面临的情形可能比较复杂,因为我国尚无统一的行政法典,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很多。在行政处罚方面,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都具有行政处罚种类的设定权。概言之,林林总总的规定规章,使得行政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一是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由于下位法是对上位法的补充、完善,更具操作性,行刑反向衔接通常应适用下位法。二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如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就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前者是一般法,后者是特别法,通常应优先适用特别法,只有在特别法无规定的情形下,才适用一般法。三是新法和旧法的关系。行政处罚一般适用行为发生时的法律规定,但适用新法有利于行政相对人时,也可以适用新法。
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我国是成文法,由于立法的精练性和技术性,使得简单的法律术语通常蕴含较深的法治意义。一是认真把握法治精神。行政处罚要体现立法的主旨、意图,彰显法治价值,不同的行政管理法规,立法的角度不同,对同一违法行为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二是刑事犯罪中的从轻、减轻情节可以适用于违法评价。按举重以明轻的出罪逻辑来说,犯罪比行政违法性质更严重,既然可以认定犯罪的从轻、减轻,理应适用较轻的行政违法处理,如自首、立功不但适用于犯罪,也可适用于行政违法。行政处罚法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适用于以下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或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为此,西甲直播在行刑反向衔接中提出检察意见时,应当将有关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证明材料移送行政主管机关。三是准确把握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行政处罚属裁量性行政活动,应当保持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处罚裁量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遵循比例原则,不能小过重罚,也不能重过轻罚。
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考虑到天理、国法、人情有机统一,根据《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规定,对于不提出检察意见的,包括应当不提出检察意见和可以不提出检察意见两种情形,以做到行政处罚公正、公开。一是保障一事不再罚,针对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多次的处罚。行政处罚以惩戒为目的,针对一个违法行为实施了处罚,就已达到了惩戒的目的,如果再对其进行处罚,则是重复处罚,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有失公正。二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行政主管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要注意说服教育,纠正违法,实现制裁与教育双重功能。实施处罚时,对有关相对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等情形的,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免于处罚。三是保障权利。在行政处罚中应当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让无辜的人遭受处罚。为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赋予其在处罚过程中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申请复议权、提出诉讼权以及赔偿请求权。这些权利的保障对于实施处罚的行政主管机关是一种义务,不能随意剥夺或限制。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