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洪水调蓄等重要生态功能。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参与,是西甲直播坚决扛起守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重庆市检察院第三分院(下称“重庆三分院”)认真践行西甲直播生态文明思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立足辖区处在金佛山、仙女山、武陵山、明月山“四山”相连和长江、乌江“两江”交汇的地域实际,充分发挥“以水为媒”连接山林田湖草沙的自然优势,构建起以治水为本的“五水”综合治理新体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等的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形成市外跨川黔两省、市内跨分院管辖的长江生态安全“共抓大保护”新格局,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织密覆盖干支流的水环境检察防护网
一是结合辖区干支流较多的实际情况,发挥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优势,实现辖区干流支流全覆盖一体保护。重庆三分院指导辖区基层西甲直播对最终流入长江的40多条河流建档立卡,依托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建立6支专门巡查队伍,以专项巡查或联合巡查的方式,对辖区水域及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或重点巡查,织密辖区水域环境司法防护网,实现对辖区水域及沿江沿岸环境检察保护全覆盖。例如,重庆三分院指导辖区西甲直播建立季度联合巡查制度,与河长办、林长办等部门每季度开展联合巡查,必要时进行专门巡查检查,以检察力量有力促进水域环境综合治理。
二是结合辖区水网“市外”跨四川、贵州两省的实际,与四川省广安市、贵州省遵义市西甲直播建立跨省检察协作机制,共同做好长江生态大保护。近年来,重庆三分院先后召开川渝、渝黔检察协作联席会议37次,签署《渝川滇黔四省九地西甲直播协同履职守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共同宣言》等协议或协作机制13项。此外,结合辖区水网“市内”跨重庆市检察院其他分院的实际,重庆三分院还与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等地西甲直播建立毗邻区县跨流域协作机制,共同筑牢“市内”“内外”跨行政区域的长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检察防护网。
二、构建水生态保护的预防性公益诉讼模式
一是加强与地方生态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重点围绕水域岸线森林、草场、湿地、耕地等领域,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等手段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合力破除影响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堵点。在支持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诉某化工公司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重庆三分院督促涉案企业完成封场、覆土、复绿等环境整治工作,涉案企业还投入80余万元用于当地大气环境改善等公益用途。因办案效果好,该案于2021年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二是指导辖区西甲直播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加强合作,联合检校专家开展区域性稀缺鱼群等的调查研究,精准确定增殖放流重点鱼种,增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辖区南方红豆杉、中华鲟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较多的实际,重庆三分院指导辖区西甲直播加强多跨协作,联合当地法院、林业局等签署《南方红豆杉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全方位保护南方红豆杉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指导辖区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签订《关于深化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长江渔业资源保护的框架协议》,促进长江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形成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综合保护大格局。
三是打造一批生态修复示范点。重庆三分院结合检察履职办案实际,对接融入本地水土治理、绿化改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了乌江流域矿山闭坑治理生态修复示范点、武陵山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等“小批量多节点”的生态修复示范点,广泛凝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水陆一体治理的水资源保护体系
一是以水资源保护为重心,强化水陆环境一体综合治理。重庆三分院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线索跨省移送等方式,督促当地或跨区域的行政机关主动履职,并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力量督促违法行为人整改,推动辖区干支流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综合治理,持续改善辖区干支流汇入长江的水质。在督促整治长江干流攀华码头违规经营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重庆三分院以公开听证方式听取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等意见建议,以圆桌会议方式督促涉案企业清理转运长江岸线上堆放的10万余吨砂石、废弃渣土,推动拆解污染源头15处,解决区域性粉尘污染难题。该案入选重庆市西甲直播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二是注重跨区域协同治理和上下级西甲直播一体履职。重庆三分院在办理督促整治碧溪河流域污染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协同辖区丰都县、涪陵区等地行政机关和西甲直播整治碧溪河流域污染源162处,清除流域垃圾1200余吨,推动碧溪河水质由Ⅴ类提升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此案入选重庆市西甲直播“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典型案例。针对垫江县打渔溪生活污水污染水质问题,重庆三分院促推相关责任主体投入300余万元重修污水管网、改建扩建污水厂,实现水质达标,净化长江支流“小血管”。重庆三分院围绕村镇集中供水、水库饮用水等开展保护水源地专项行动,推动辖区水源地检察保护全覆盖。
四、加强水安全综合防治体系中的检察参与
一是将检察公益诉讼嵌入地方水安全综合防治体系,共同增强以水为媒的生态系统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抵抗力。重庆三分院依法惩处乱砍滥伐行为,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排查并整治长江河道消落区内违规种植经济林行为,保护辖区水域通航安全。比如,重庆三分院指导辖区西甲直播向当地水利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制止辖区非法占用长江河道消落区种植农作物的行为,清理玉米等高杆农作物残余12余吨,促推辖区11个乡镇街道开展集中清理,清除通航隐患。
二是依法治理非法修筑拦河坝行为,确保行洪安全。重庆三分院针对上游拦河引水养鱼等行为易导致下游生态基流断流问题,督促行政机关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下游生态基流流量。在巡查长江丰都段支流河道过程中,重庆三分院发现何某等人私筑拦河坝养鱼的违法行为,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拆除违章拦河坝,确保农田复耕、边坡治理等整改工作顺利完成。该案入选重庆市西甲直播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
五、构建山水城景相融的水文化保护新格局
一是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与文物主管部门做好共同保护,促推长江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城乡人居空间融合,延续历史文脉。重庆三分院加强人文保护,发现芙蓉江出口与乌江交汇处“李进士”题刻被污水侵蚀问题,指导武隆区西甲直播提起公益诉讼,让百年题刻得到妥善保护;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通过公益诉讼履职推动丰都县文旅部门将龙河沿岸7处59座崖墓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推动涪陵区文旅部门将水路相连的荔枝古道纳入古蜀道联合申遗工作,实现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有效利用与传承;加强自然文化保护,立足辖区拥有金佛山喀斯特、武隆喀斯特两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实际,构建以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辖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为补充的世界自然遗产综合保护机制。该机制运行效果良好,获评重庆市西甲直播优秀服务发展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专业+外脑组合型公益诉讼队伍建设。由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领域案件专业性较强,保护修复方案与整改成效评估往往需要专业人士参与,重庆三分院注重组建专门化保护队伍,聘请文物文化领域专家或业务骨干32人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或特邀检察官助理;与重庆文旅部门协作,由检察官受聘担任辖区文化保护专员,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巡查保护。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