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斌
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指出,越是强调高质效办案,越是要高水平管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离不开高标准管理好每一个案件。在行政检察领域,通过高标准的检察管理,能够规范办案流程,深耕重点领域,优化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行政检察依法履职、科学履职和公正履职的深度融合,为行政检察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流程管理,确保程序规范,在依法履职上下功夫。高标准管理强调程序规范,要把实质化流程监控作为流程管理的重要抓手。在检察履职中,要结合行政检察工作实际,从领导管控、案源调控、流程把控多维度构建立体化的管理体系,提升行政检察依法履职水平。首先,要坚持统筹管理。发挥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对案件的统筹把关作用,把听取汇报、审核决定、签发法律文书做到位,形成对流程、节点、文书等关键环节的“硬性”管控。案件管理部门要全面查找业务条线存在的倾向性、异常性、典型性问题,对影响办案质效的调查核实权行使、文书制作、行政争议化解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预警提醒,业务部门认领问题,及时整改反馈,最终实现及时管理、增能减负,提升“非数据”管理水平。其次,要强化数字赋能。把握数字化契机,加大数字检察模型建设、推广和应用力度,为行政检察监督履职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支撑。再次,要实施节点监控。开展行政检察办案流程全程监控,依托“数检通”,完善“实时反馈+每周通报”常态化预警、提醒、督促制度,及时对办案期限、办案节点、法律文书、案卡填录等进行提醒督促,有效杜绝该办不办、超期办案等问题,防止形成“积案”“挂案”。
关注重点领域,开展系统分析,在科学履职上做文章。高标准的管理既要管好“个案”,又要以点带面,明确监督重点和权力边界,系统提升监督水平,推动行政检察履职从“更多体现数量”向“全面体现质效”转变。一是强化裁判结果监督。要精细化审查,严格落实案例强制检索制度。加强智慧借助,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等专业人员参与检察官联席会议,以专业力量为案件办理提供支撑。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适时组建跨部门专班,集中优势资源破解监督难题。二是积极拓展类案监督。结合本地行政诉讼、行政执法的客观情况,从个案出发,强化问题线索归集梳理,以西甲直播指导性案例为依托,探索构建类型化的工作模式、工作标准和组织机制,精准制发类案检察建议,推动同类问题系统治理。例如,为堵住通信行业线缆施工安全漏洞,向通信运营商及工信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进类案监督在行政检察工作中全面铺开。三是规范有序开展诉讼外监督。围绕房屋征收、土地执法、市场监管等行政争议比较集中的领域,结合行刑双向衔接业务及“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活动,开展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监督,拓展与司法行政部门的互通机制,借鉴西甲直播平台展示的法律监督模型,探索研发诉讼外监督模型。例如针对行刑反向衔接,建立不起诉案件未予行政处罚监督模型,提升行刑反向衔接监督效率。最终实现检察建议案件化办理、科学化落实,以检察履职促进社会治理。
完善工作方式,优化评价体系,在公正履职上出实效。行政检察管理要精准把握新时代行政检察工作的脉搏,完善工作方式,持续优化案件评价体系,建立“高质效”评价导向与检察官业绩挂钩机制,以科学管理举措切实提升行政检察管理整体水平。其一,在压实办案责任中提升“管理能力”。细化完善检察官职权清单、检察辅助人员职责清单、入额院领导办案清单、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四张清单”,细化办案部门正副职管理职责,督促其重点加强对检察官案件办理的程序及实体事项的审核把关,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及时听取案件汇报和召集检察官联席会议,通过集体“会诊”疑难案件,拓展办案人思路,快速提升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案件分析能力,消除专业壁垒,让跨部门协同办案更加顺畅。其二,在拓展办案方式中丰富“管理手段”。员额检察官要善于运用数字检察模型、借力“外脑”“智库”、数据互联共享等办案方式,提升对证据审查、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的精准把控能力;同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等监督检察工作开展,守牢办案质量底线,以高质量案件办理维护实体公正。其三,在追求办案效果中提升“管理标准”。以办案效果为优先导向,制定高质效案件评价标准,采用重点评查、随机抽查和专项评查相结合的灵活方式,以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等次为依据,促进建立科学公平的奖惩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对办理优秀案件的人员,在评先评优、晋级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对所办案件被评为不合格的人员,视情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通过奖惩分明,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实现“管案”与“管人”的深度统一。
(作者分别为山东省栖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检察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