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涉未案件背后的溯源治理
梅玫 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
宪法规定,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出明确指示。如何贯彻落实宪法精神,以及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我看来,检察官不能就案办案,推动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溯源治理是关键所在。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办理的一起案件。2021年,有家长在“莎姐”云平台上反映,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群、QQ群向小学生传播淫秽视频,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掌握线索后,我们果断通过立案监督,督促公安机关实施跨省缉捕,并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最终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我们还提请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向同级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令两名被告赔偿受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重建费用2万余元。
针对该案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量身定制了《“莎姐”教你远离网络犯罪》普法课程,到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巡讲,帮助孩子们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还向有关网络公司发出检察关注函,推动进一步完善网络违法举报渠道,修复网络平台安全漏洞。刑事追责、公益保护、普法教育、心理干预、科技预防多管齐下,各方协力实施溯源治理,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梅玫(左三)与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和“莎姐”检察官,我将充分发挥“莎姐”品牌影响力,更加依法能动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责,持续创新发展“莎姐”云平台,促进“六大保护”深度融合,为未成年人保护事业贡献检察力量。我们“莎姐”检察官也将更多走进校园宣传宪法,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让宪法陪伴孩子们一路成长。
(本报记者沈静芳 范跃红 张吟丰 江苏烨 刘怡廷 满宁 通讯员钱聪 肖婷 施晨霞 吴让军 梁小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