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宗面前,明察秋毫;在公诉席上,义正辞严;在辩论台上,唇枪舌剑……新时代检察“工匠”的修炼之路不平凡
擂台赛
【浙江: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检察院】
支部书记“擂台赛”
从法警工作谈到检务保障,站在“擂台”上的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检察院检务保障部副主任臧伟侃侃而谈。作为该院第六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站上“支部书记擂台赛”,与另外5名支部书记同场竞擂。其实,半年前的他对于上擂台还很“发怵”。
80后的臧伟,当过两年的党总支组织委员,热情直爽的他一直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如今,35岁的他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了青年干警行列,以后演讲赛、辩论赛这些活动就可以当围观群众了,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今年4月开始,为了进一步加强支部的建设,发挥支部书记先锋带头作用,下城区检察院启动了“支部书记擂台赛”这一练兵形式。该院6名支部书记须围绕党建和业务同步推进的具体举措、举措实绩等内容进行发言打擂。
臧伟还记得第一次上台时的窘迫,简单讲了几句便匆匆下台。到了第三次,他朴实、幽默的发言已经能引得台下同事的喝彩声。
“打擂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大家都是全力以赴,我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几场擂台赛下来,臧伟总结出了打擂的心得体验,业务和党建要结合、举措要具体、成绩要实在。
“支部书记打擂台”是下城区检察院“支部强基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下城区检察院制定了“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的目标,“支部强基工程”便是该院重点创新工程,还包含支部讲堂、下检论坛、演讲赛、辩论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
通过重点抓住支部书记建设,全面挖掘每位支部成员潜能,该院先后开展了“检企论坛”“支部书记打擂台”“先锋办案论坛”“党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邀请了多位杭州市、区两级领导,专家学者参与,打响了下城“党建+”品牌。
(本报通讯员 朱兰兰)
突破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检察院】
普法行动进校园
31天的封闭集训,从3天用完一支签字笔的“断手”体验,到一周不练就甚是想念的8小时练习,对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检察院未检部门张梦曦来说,熟读百余份文件资料、牢记未成年人特别程序法条、掌握未检先进理论前沿知识,都是在一次次突破自身的极限。
今年6月5日至6月7日,历经8小时实务笔试、4小时论文撰写和15分钟答辩宣讲3个竞赛环节,她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未检业务竞赛能手。
作为富阳区检察院的辩论能手,张梦曦以往常在院里参加辩论赛的心情对待全省业务竞赛。在这场“战线”颇长的比拼中,她常常会因为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而在吃饭时忘记咀嚼。每一个临睡的夜晚,她都默想“再看10分钟”“最后10分钟”,却在这一个又一个的10分钟里,精神抖擞地迎来了第二天。在这样的高态势学习下,她的体能也逐渐透支,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回首当时种种,她打趣道:“好像一辈子熬的夜都被浓缩在这一个月啦!”
“岗位练兵、人才强检”,这是富阳区检察院队伍建设之路的永恒主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干警业务能力水平,富阳检察专门确立“35周岁以下干警辩论技能提升”为全院岗位技能训练品牌项目,并由此成立青年干警辩论队,以制度保障辩论日常化。
同时,该院还邀请省市级获奖辩论高手作专题辅导,组织观摩各类辩论赛录像,并通过“阳光富检”工作组以季度沙龙形式提升干警综合文字能力,真正以“学”促“练”强根基,以“练”促“用”提实效。今年以来,该院共有两人获杭州市优秀公诉人称号,一人获杭州市优秀公诉潜力新秀奖。
(本报通讯员 白思静)
月考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
集中“月考”
严佳素是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部新录用的干警,刚到单位没几天,就接到了“月考”的通知。“还要月考?”当时,她的内心是崩溃的,没想到到工作岗位上还有考试。
考试就在院里的会议室,考生是部门的7名员额检察官和5名检察官助理,主任廖宁是主考官兼班长。
拿到考卷着实让身为法学研究生的严佳素有点意外,“我以为考的都是一些法学知识,没想到题目这么接地气,不少是工作中遇上的一些新型案件。”
利用网络信用套取现金,到底构成盗窃罪还是诈骗罪?贩卖某药品到底是不是贩毒?层出不穷的新型电信诈骗案件,到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还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虽然也算熟读法律条文,但面对这样的案例,严佳素还是有点没底。
考试后,除了交叉阅卷,还有考后解析,出题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若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当场提,一道题“挥一挥翅膀”,往往能够掀起一场头脑风暴。这是婺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部今年年初起推出的“一月一考”制度,名字很普通,内容却很有料。
彼时,正值西甲直播内设机构改革刚刚完成,检察官员额制后对办案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大大提升。婺城区检察院地处金华市中心,要受理3个公安分局所侦办的刑事案件,案件总量庞大,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疑难敏感案件。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把干警们碎片化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杜绝“本领危机”、提升业务能力呢?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是侦查监督部主任廖宁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也让她灵光一闪,何不打造一个部门内业务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呢?
于是,“一月一考”制度应运而生,就这样,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侦查监督部50周岁以下的干警将进行月考。出卷人由员额检察官每月轮流担当,题型分选择题和简答题,答完之后进行解析和讨论。
截至目前,这个制度已经在婺城区检察院推行了大半年,不少干警觉得自己在办案时更游刃有余了,在最近一次主题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考试与讨论后,还有干警因此发现案件中的立案监督线索,并成功立案监督两人。
(本报通讯员 张一诺)
成长
【浙江:长兴县人民检察院】
业务辩论赛
小何,90后,个子高高的,长着一张娃娃脸,有点帅。
2015年,小何从浙江工业大学法学专业毕业,考到了浙江省长兴县检察院。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分到公诉科,迈出了他检察之旅的第一步。
作为公诉业务线上的新兵,每天清晨,他都要打开智慧公诉系统,保持对案件情况的了如指掌。一天,一个危险驾驶案件引起了小何的注意,犯罪嫌疑人系涉案非公企业的重要高新人才,小何当即决定去实地考察。
在考察完企业、做好笔录后,犯罪嫌疑人含着悔恨无奈的泪水,哽咽着对小何说:“检察官,能不能麻烦你们慢点办,我正在谈一笔外贸大单,这单关乎我们公司在国外的发展,对我个人职业生涯很重要……”小何马上回单位向领导汇报,经讨论,长兴县检察院决定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案依法延长审查期限。
巧的是,在嫌疑人顺利完成业务的同时,根据规定,长兴县检察院对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在宣布不起诉决定的那刻,他握着小何的手,连连表示着感谢。面对谢意,小何有些腼腆,只是用微笑回应着。
除了在业务上肯钻研之外,小何还是长兴县检察院“煮茶论道”团队中的一员。他是调研小能手,还是演讲高手,是2017年湖州市控辩对抗赛十佳辩手,也是长兴县检察院自办电视栏目《检察在线》的第一任主持人……转眼间,小何在长兴县检察院工作已经三年了,有过忙碌,有过迷茫,但他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继续着他的检察事业。
(本报通讯员 黄蔚)
门诊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检察院】
“开诊”时间到
“钱检,这期‘星期六门诊’求诊干警报送的案件材料已经整理好了,我按照案情的轻重急缓编排了顺序,您看一下。”9月14日一早,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官助理陈瑶琦把5份案件审查报告放到了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该院检察长钱昌夫的办公桌前。
“星期六门诊”即疑难复杂案件会诊,是越城区检察院今年着力打造的一项创新创优项目。“门诊”采取预约制,有咨询意向的检察官需提前两天向轮值的“专家助理”提出申请,由院内业务骨干轮流在每周六上午9点至11点“挂牌门诊”,旨在提升检察官办案业务能力,保证办案质量。
第二天就要“开诊”,作为一名检察新人,又是第一次承担轮值“专家助理”的角色,陈瑶琦不敢怠慢,忙完手头的工作,就立即钻研起了案情。
其中一个案件涉及非法期货交易的问题,陈瑶琦立即拿起手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商品现货市场非法期货活动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进行仔细翻阅,查找有关认定标准。
9月15日上午,该院第20期“星期六门诊”正式“开诊”,10余名员额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参加。会上,“求诊”检察官对案情和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专家医生”钱昌夫就每个案件的调查取证方向和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逐一开出了“药方”。
当天中午,陈瑶琦便将活动记录进行了整理,并及时在内网公布,方便大家在办案中参考借鉴、学习提升。
“在平时的办案中,我不可能一下子接触到那么多典型的案子,‘星期六门诊’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我提升业务水平帮助很大。”说起“星期六门诊”,陈瑶琦感触颇深。
“针对一些特殊类型案件,我们还将邀请特定领域的检察业务专家为办案人员答疑释惑,着力打造‘星期六门诊’升级版,使其成为提升检察官业务能力的一项有力举措。”该院副检察长汤隽表示。
该项活动自今年4月开展以来,已举办了22期,切实解决了干警在日常办案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100余件(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通讯员 胡鹏城)
招募令
【浙江:义乌市人民检察院】
讨论案情
“在时针即将指向深夜零时之前,我们终于拿下了案件,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检察人的成就感!”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英雄招募令”岗位练兵第五组干警小朱激动而又自豪地说着。
从去年开始,义乌市检察院每年度以“会战”形式开展全院岗位练兵。练兵活动由该院民行部门筛选可能涉及虚假诉讼的真实案件,在全院招募干警参加,要求在12小时内突破案件,整个过程在该院工作群中图文直播。
今年6月25日,义乌市检察院再次发起“英雄招募令”全院岗位练兵暨集中查办统一行动,由来自公诉、民行、刑事执行、法警等多个部门的“揭榜”干警组成7个办案组,发起检察监督集团战役,一天查破12起虚假诉讼案件。
小朱所在的第五办案组的调查对象是傅某。阅看相关材料后,小朱初步判断傅某虚假诉讼的可能性较大。
小朱一行人赶到佛堂镇某村,他们迅速分头寻找,终于在一幢简陋的双层楼毛坯房内找到了傅某。据了解,傅某家境一般,家中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一般情况不会有如此大笔的钱出借。小朱内心更加确信其嫌疑较大。
经过数小时的询问,傅某仍坚持借款属实,此时已将近凌晨,谈话陷入僵局。此时,傅某的一句话引起了干警的注意,“如果我交代了,会怎么处理?”小朱意识到,傅某距离承认案件实情不远了,于是他们耐心与其分析配合如实陈述将会有利于其减轻罪责的情况。
最终,傅某承认了自己在成某的指示下,与成某串通进行虚假诉讼,并将法院判决执行款返还给成某的事实。
活动开展以来,该院每年都能组成6个以上办案组,突破8起以上案件,已确定为义乌市检察院固定化、长效化、常态化的特有品牌。实战性岗位练兵也推动该院近年来在虚假诉讼案件查办中数量、质量、效果屡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抗诉(提抗)案件办理总量位居全省基层检察院前列。
(本报通讯员 陆筱靓 李菲)
同题·浙江篇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龚婵婵
制图:张雪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