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汉听到检察干警殷海波带来的好消息,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俺家的鸡已经联系好买主,这两天就能出笼卖钱,月底前肯定能接着把钱还上。”8月11日,在河南省辉县市检察院结对帮扶干警殷海波的见证下,吴某承诺偿还该市高庄乡白道村贫困户冯老汉的欠款,断了半年的执行和解协议终于续上了。
白道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也是河南省辉县市检察院的对口帮扶村。2012年起,该院选派的4名扶贫工作队员,和村民同吃同住,为他们协调修路、搭桥、建产业,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今年66岁的冯老汉是该村的一名五保户。2016年初,冯老汉到辉县市拍石头乡一鸡场帮人养鸡,商定的劳务费为每月1500元,但是直到2017年4月,累计的1.79万元工资却一分钱都未拿到。不仅如此,其间,鸡场主吴某还以种种借口多次把冯老汉节衣缩食省下的4万元血汗钱借走。
自己辛苦一辈子省下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着实让冯老汉急火攻心。他无儿无女,不认字,听力还不太好,账又要不回来,这钱眼看着就要黄了。但检察干警的一次走访,让冯老汉的事儿有了转机。
“老冯,最近家里有啥困难没有?”2017年6月,殷海波又来走访,询问中发现冯老汉欲言又止,便大声追问道:“老冯,你到底咋了,家里有事?”
“我有笔账,可能要不回来了。”老冯诺诺地说。
“那你有啥手续没有,比如工资欠条、借条一类的。”殷海波便扯着嗓子继续追问。
“没有,啥也没有。”冯老汉无奈地摆摆手。
“老冯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个钱不容易,这欠钱的真可恶。”殷海波一边为冯老汉感到气愤,一边又为证据缺失的事忧心。回到单位,他把冯老汉的事向院领导作了汇报。
“老冯的事,咱们检察院管定了。”辉县市检察院研究决定,发挥职能优势,通过诉讼途径帮助冯老汉把欠款要回来。
最关键的是要固定证据。“你再去要账的时候让他给你打个欠条,签个名。”殷海波开始给冯老汉支招,还为他草拟了欠条。
此后,冯老汉家、村委会、司法局、法院……检察干警们来回跑了近20趟,帮助冯老汉收集证据、开具贫困证明、申请法律援助、协调法院减免诉讼费。
2018年1月,在检察干警的帮助下,冯老汉以劳务纠纷和借贷纠纷分两次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经审理,2018年底,法院先后判决被告支付冯老汉工资、返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但是左等右等,被告却迟迟不肯履行。
眼看着冯老汉打赢了官司却要不来钱,检察干警又“坐不住”了。
“老冯,你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殷海波教冯老汉如何申请执行,又帮着跑执行局,督促法院加大执行力度。2019年11月,吴某偿还冯老汉1.79万元的劳务费;今年1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每月偿还2000元,分20期按月偿还,并当场偿还了第一期欠款。
眼看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官司终于画上圆满句号,可因为疫情影响又出了岔子。今年1月21日,河南省关闭活禽市场,吴某的鸡“砸”手里了。今年2月,在勉强还完第二期欠款后,吴某再也无力还款,冯老汉眼看要到手的钱又打了水漂。
等5月疫情刚一好转,殷海波就又跑到冯老汉家走访。知道冯老汉的心结,殷海波又跟法院执行局联系,督促执行。
“吴某家里现在就剩下一院子的小鸡仔,都还没出笼。现在强制执行,不仅不划算还卖不了几个钱,要不咱们等鸡出笼后卖了大价钱,再让他还钱。”考虑到实际情况,殷海波耐心地给冯老汉解释。
8月10日,冯老汉接到好消息,吴某鸡场的鸡即将出笼,目前正等买家付款,他在月底前就能拿到欠款。
钱有了着落,冯老汉苦了三年的脸终于笑开了花。
(本报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毛培 李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