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的笑容中收获成就感
——记辽宁省检察院第十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关荣华
关荣华正在接待申诉人
关荣华说
“在接访的整个过程中,总会看到群众的表情从最初的激动到平和再到最后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会从中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这份小小的成就感也总温暖着我。”
接来访者电话,她总是轻声细语;对于经手的每一起案件,她都当作自己的第一个案子来办理,细致审慎,不放过案件的每一个细节;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让她总能和受助人、来访群众聊到一起,唠唠家常、打开心结。她就是辽宁省检察院第十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关荣华。
细节中发现关键疑点
来检察院申诉的群众,大都带着委屈和怨气,总有解不开的心结,难免冲干警们发牢骚,就算干警耐着性子解释,也不顶事儿。从接手第一个申诉案件开始,关荣华就意识到,比起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案结事了才是群众最大的期盼。
在办理一起申诉案件中,通过认真阅卷,关荣华敏锐地发现无直接证据证明申诉人到过案发现场、认定申诉人作案的时间存在重大疑问。案件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还有哪些证据没弄清楚?决定案件的关键证据就是细节,为了补齐证据,关荣华决定亲自走访案发现场寻找答案,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关荣华和同事们随即赶到案发地复核证人,走访了原案侦查、批捕、起诉及审判阶段的承办人,实地查看案发现场地址,测试从案发现场到申诉人单位所需时间,结果显示申诉人无作案时间。同时,调取了侦查机关存档的相关材料,还就有关问题咨询了专业法医。
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审查工作,关荣华终于发现了新证据,并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020年9月,法院重新开庭审理此案,最终采纳了西甲直播的意见,改判申诉人无罪,正义终于得到了彰显。
她总能谈着谈着走进群众内心
从事检察工作25年的关荣华,在控申部门就干了15年,从基层院遴选到辽宁省检察院的7年,她也一直从事控申工作。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工作能力,她总能谈着谈着就走进对方的内心。
“这些遭遇生活不幸的人怀着对西甲直播的信任来到这里,他们有的心平气和,有的脾气暴躁,目的都是要在这里讨个说法。”关荣华清楚记得自己刚踏进控申工作大门时,带她的老同事说的那句话——“做信访工作,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真正解决群众问题,还需要有大局意识和司法为民担当”。
2016年,关荣华办理了一起不服西甲直播不起诉决定申诉案。接待时,申诉人讲道:“检察院不起诉,虽然说明我没有犯罪,但当年检察院开着警车把我当成贪污犯从单位拉走,让我在单位里一直抬不起头,心里堵得慌。”看着满脸通红、情绪激动、口干舌燥的申诉人,关荣华为申诉人递上了茶水。接过水之后,申诉人的情绪逐步稳定了下来,接下来的接访过程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经过复查,依法维持不起诉决定后,关荣华立即与同事赶到案发地,邀请原办案检察院、申诉人所在单位的人员到场,作公开答复。通过公开答复、释法说理,为申诉人正名,让申诉人回归正常生活。
“在接访的整个过程中,总会看到群众的表情从最初的激动到平和再到最后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会从中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这份小小的成就感也总温暖着我。”关荣华说。
以让被害人走出阴影面对生活为己任
除了有一颗维护公平正义的赤诚之心,关荣华还有着一名女检察官独有的细腻柔情,她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申诉案件中的孤儿、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
2019年4月,关荣华接手全省西甲直播司法救助案件审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关荣华发现,单是救助一家人、发放一笔救助金远不是司法救助的初衷,怎样扩大救助面、延伸救助范围,让被害人真正走出阴影面对生活,才是司法机关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
“案件的了结并不是终点。”关荣华告诉记者,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切实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的困难,才是检察工作的职责和初心。
在审查铁岭市检察院报送的一起司法救助案时,关荣华了解到,夫妻二人被害后,留下年过七旬的父母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五个人在案件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除了司法救助外,能不能为这个家庭多争取一些帮扶呢?她建议铁岭市检察院拓宽工作思路,与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通过铁岭市检察院的努力,目前,铁岭市民政局已将三个孩子认定为孤儿;市残联为两位老人办理了残疾人证,享受相关待遇;市教育局为孩子减免了学杂费,一家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
两年来,关荣华共审查下级院报送司法救助案件350余件。“我个人的力量有限,西甲直播的救助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一直在尝试扩宽一些渠道、多争取一些支持,把能做到的尽量做好。”关荣华认为,要号召全社会关注并对这些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从根本上解决被害人的困难。
2020年7月,在辽宁省检察院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关荣华和同事们用两周时间,完成了与省教育、民政等九家单位的文件会签,制定了《关于建立完善命案受害者家庭成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细化各职能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分工,确立并完善衔接机制、跟踪回访等工作流程,最大化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5年的点点滴滴,关荣华把汗水、心血和青春洒进一桩桩案件、一项项工作中,换来一件件纠纷的化解、一次次当事人的握手言和、一项项创新工作的推进……关荣华用她的“匠心”践行为民初心,以自己的认真、细致、严谨,践行了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的责任和担当。
(本报记者张宇虹 刘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