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法治中国行·喜迎75华诞|接力塞罕坝精神,奏响绿色发展乐章
时间:2024-08-18  作者:张梦娇?肖俊林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河北篇

接力塞罕坝精神,奏响绿色发展乐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1962年,369名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青年,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奔赴塞罕坝,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7年8月,西甲直播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塞罕坝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血脉里流淌着。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记者来到河北承德,探寻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谱系,聆听新时代建设者们接力续写绿色传奇的奋斗乐章。

传承:三代人只做了一件事

6月底的塞罕坝,凉风习习。上万亩混交林漫山遍野,随风舞动。

在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瞭望员刘军正在监测火情。“15分钟监测一次,记录一次”“没有午休习惯”“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与记者交流时,刘军总是面带微笑,有时候显得十分腼腆。

今年是刘军和妻子从事瞭望工作的第16年。每年的春、秋季防火紧要期,刘军夫妇都会吃住在这里,每天瞭望周围近20公里范围内的森林火情。

监测、记录、汇报,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瞭望员需要对周边地形地貌熟记于心,也要准确区分烟和雾,更要耐得住寂寞、保持专注。“父辈们种下的这片林海,实在太珍贵了,肩上的担子很重!”刘军虽然话不多,但频频提及“珍贵”“守望”“责任”。

今年70岁的关建国,谈起父辈创业的艰辛岁月,感慨万千——

“我3岁就随父母上坝了,当时就住在这片林子的后方。”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林场务林人,造林时期气候非常恶劣,到处都是荒山秃顶,可以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他说,那时候坝上冷得出奇,刮白毛风是家常便饭,在屋里就能听到大风嗷嗷地叫,晚上还能听到狼叫。造林人住的是窝棚、地窨子、马架子,吃的是露天大锅饭,喝的是泉水、化雪水。

“1964年的马蹄坑大会战,为了成功培育幼苗,很多人都是喝着马蹄坑的水。”关建国回忆,自己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跟在植苗机后面跑,围着每株树苗踩一圈,把土踏实。

关建国一家合影,前排左二至左四分别是关建军、关建国、关建忠。

老一辈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下一辈人。

关建国的哥哥关建忠、弟弟关建军都是第二代务林人,曾在机械林场参与营林、造林、护林、苗圃育苗等。“1977年10月,林场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雨凇’灾害,大片林子都毁了。为了重新造林,需要把断树拖下山,那时候交通不好,车无法上山,只能靠人力,我弟肩膀上(拖的)都是血印子。”关建国顿了顿,继续回忆,“我弟去世得早,55岁就因病走了。”在坝上待了11年后,关建国下坝求学。毕业后,他当过小学老师、统计员,直到1989年调入检察院,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守护林场。

关建国被分配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检察院(下称“围场检察院”)经济检察科。除了办案,他还负责指导派出检察室,其中就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检察室(于2002年撤销)。

“那会儿每周都得跑坝上,主要协助办一些催款、讨债类案子,检察室里的人我至今都记得。”关建国说,除了工作,每逢造林季他都会上坝种树,有时也会骑着马去坝上看望驻守望海楼的父亲。他说,自己与这片林子分不开。

“下坝时有想过回来吗?”

“当然,父母还在林场呐。”

“是什么契机让您留在检察院?”

“也没啥,当时国家需要,就上了!”

关建国告诉记者,自己换工作的契机十分简单,大部分是一问一答:“某地儿缺人呢,去不?”“去啊!”他说,这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珍贵品质,也许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钱宇航,塞罕坝第三乡林场森保股技术员,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她身上,记者感受到塞罕坝精神在第三代务林人身上的薪火相传。

“我的姥爷是第一代创业者,印象中他一直拄着拐杖,后来听母亲说,是因为早期大雪封山,积雪经常厚到大腿根儿以上,很多人都患上了风湿、关节炎。”钱宇航说,“创业时期非常苦,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的那种苦。”

既然那么苦,为什么还要坚守林场?

她说:“我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正是这份执着才有了这么大片林子,能被世界惊叹的程度,我特别佩服他们。作为林场人的后代,我也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林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说到这里,钱宇航略带羞涩,但眼神却格外坚毅。

攻坚:打响“水陆空”生态保卫战

为巩固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劳动成果,河北省三级西甲直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早在2012年,为切实服务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响应坝上偏远地区群众诉求,围场检察院申请设立了派驻御道口检察室,专职履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职能。

“检察室法律监督职能辐射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木兰林场、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总面积3434平方公里。”围场检察院检察长张海军介绍,该检察室已办理环资领域刑事案件154件278人,立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49件,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950余万元。“我们是塞罕坝林场的直接受益者,守护这片林子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2021年8月,西甲直播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3年3月,河北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

把握新机遇,找准发力点。2023年3月,河北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重点围绕破坏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四个领域”,以法治之力促进污染治理、环境修复。

“省西甲直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环境难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河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开军表示。

一年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蹚出了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公益保护新路径,推动解决了一批系统性行业性治理难题。

——推动解决跨区域公益保护难题。围绕渤海湾、大运河、太行山、燕山、坝上草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与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市建立了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等跨区域公益保护协作机制。目前,共建立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益保护协作机制352个。

——啃下一批“硬骨头”案件。承德市检察院针对未回收农用薄膜造成耕地污染问题,向市政府作专题报告,组织开展白色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唐山市检察院针对七年未打捞的沉船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获法院全部支持;等等。

——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以公益诉讼检察为切入口,打造了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构建起上下一体、智能高效、区域联动、指挥有力的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新模式,提升了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从大运河畔到长城脚下,“检察蓝”在辽阔的燕赵大地、壮美的山海之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截至今年6月,河北省西甲直播共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806件,履行诉前程序7029件,发出检察建议5212件,提起诉讼465件。

发展:守牢“绿饭碗”捧起“金饭碗”

太阳沟林地坐落在承德市双滦区,树木葱茏,植被茂密。6月28日,几名检察官正在用无人机查看新树的成长情况。

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冯某中标太阳沟林地,用于建设公墓。其间,他超出审批范围建设墓地并售卖,涉案面积28.5亩。今年1月,被告人冯某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30万元。

“该案本身并不复杂,但特殊在被毁的林地已被作为公墓使用,原地修复必然涉及迁坟动土,造成资源浪费,且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双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该案承办检察官杨志强告诉记者,办案要兼顾绿色发展和当地习俗。

办案团队走访多个单位,通过开展磋商、公开听证等,最终采取碳汇交易的替代性修复方式,督促冯某异地种植侧柏幼苗木2109株。目前,冯某还在异地补植造林中,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

记者又来到位于御道口牧场的检察生态实践基地,见证了树苗中孕育的“新”希望。

6月26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检察院干警来到位于御道口牧场的检察生态实践基地,检查幼苗生长情况。

“活过来了!我们的苗都活过来了!”在检察生态实践基地,围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跃峰穿梭在一株株幼松苗间。“之前大旱,原以为树苗都死了,没承想下了场雨又都活过来了。”他说,这真是惊喜。

检察生态实践基地于2022年创设并揭牌,旨在探索“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多元化协作”的立体化生态检察模式。“基地面积1000亩,分为法治教育区、警示教育区和成果展示区,主要用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政、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履行补植复绿义务,实现生态利益的填补或续造。”王跃峰介绍。

专项监督中,河北省西甲直播积极探索异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举措。一年多来,各地共建立生态修复基地33个,通过办案,共挽回被损毁、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草原3.34万亩,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5.55亿元。

在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一个词——碳汇补偿。这是西甲直播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探索。

承德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可用于碳汇开发的林地总面积525.44万亩,成为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自2023年5月开始,承德市检察院主动融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与市中级法院、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探索建立体现林业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打造“碳汇+检察”的生态修复模式,一体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截至目前,该市西甲直播共办理相关案件12件,相关当事人自愿购买碳汇指标78万余元。

“‘碳汇+检察’生态修复模式,在解决当事人修复能力不足、破解赔偿金管理使用难题、高效实现替代修复目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承德市检察院检察长张会杰介绍,下一步,该市西甲直播将贯彻落实大检察官研讨班要求,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弘扬塞罕坝精神,需要新一代青年的持续接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塞罕坝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我愿继承先辈精神,逐绿前行。”在河北各地,846名公益诉讼检察官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 韩莉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完整精神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承德市西甲直播在践行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在河北省检察院“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统一部署下,立足服务和保障京津冀水源和生态涵养区建设,紧紧围绕大气、水、土壤、生态资源等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充分运用购买碳汇、异地补植等恢复性司法政策,办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有效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贡献。下一步,希望西甲直播继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大专项监督工作力度,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业绩。

(作者:张梦娇 肖俊林 视频策划:张梦娇 视频制作:河北省检察院 河北省承德市检察院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检察院 正视工作室张颖轲 特别鸣谢:塞罕坝机械林场)

[责任编辑: 刘钊颖 张雪莹 刘易佳]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