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新路子 闯出新天地
北京市检四分院:十年持续发力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
十年磨一剑,砥砺淬锋芒。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乘着改革的“东风”,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下称“北京市检四分院”)于2014年12月成立,迄今已满十年。
十年,一个年轻的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近日,记者走进该院进行了实地采访。
立足“特”,打造依法履职亮点
2024年12月,北京市检四分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公益诉讼检察白皮书(2015—2024)》。白皮书显示,作为全国首批公益诉讼试点检察院,该院共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463件,覆盖行政、民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所有案件类型。
“河道更干净了,两岸更美了,看着真敞亮。”家住永定河附近的刘女士这样评价这条北京母亲河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6月起,北京市检四分院牵头永定河流域的6个区检察院共同开展“公益诉讼守护母亲河”专项活动,构建检察协作机制,立案30余件,督促清理垃圾、渣土25.4万立方米,推动拆除违法建筑19.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面积4.86万平方米,助力解决了一批妨碍行洪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推动形成了永定河全流域检察共治新格局。
再来看一个涉及铁路运输的例子。2023年5月,京沪线北京站至北京南站间有树木搭接铁路接触网,导致线路跳闸影响列车运行。接到这一线索后,北京市检四分院立即派员赶往现场勘查,发现京沪线附近有不少树木紧邻铁路护栏外侧,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于是,该院第一时间受理案件,向树木所在区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区政府对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林木进行合理处置。
随后,该区政府积极响应,与铁路部门商定林木修剪标准,修剪危树1504株,伐除危树126株。同时,北京市检四分院还从树木生长变化的实际出发,推动相关单位建立起常态化联合巡查机制。目前,不仅铁路周边的相关隐患被有效排除,区政府还拨付资金建设铁路沿线绿化提升项目,并在部分点段的景观廊道中专设法治公园。
“近年来,我们打造反走私、检察侦查、金融、知识产权、互联网、涉外民商事、公益诉讼、数字检察‘八张名片’,为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特色检察供给。”说起特色检察品牌,该院副检察长常国锋如数家珍。
深耕“专”,找准专门领域监督切入点
2023年,北京市检四分院办理了一起涉案标的不足千元的消费合同纠纷检察监督案。该案案值虽小,但难度不小。
一名消费者通过某在线旅游平台订购了一张廉价航空的机票,检票时才得知没有免费行李托运服务,只好额外支付了112元的托运费。消费者起诉赔偿后,法院以消费者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某在线旅游平台未向其提示无免费行李托运额度的信息为由,驳回了消费者的诉讼请求。而后消费者提起上诉、申请再审均被驳回,无奈之下,消费者向检察院申请监督。
受案后,北京市检四分院针对该案涉及的“电子商务场景下的证明责任与传统线下交易场景中的证明责任是否一致”问题,通过召开专家听证会、检索法律法规等方式梳理案涉法律关系与争议焦点,以原审判决举证责任分配不当、适用法律错误为由向北京市高级法院提出抗诉。最终,法院撤销一审、二审判决,判决案涉在线旅游平台赔偿消费者经济损失912元。
“依托对北京四中院、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互联网法院的专属监督职责,我们强化金融、知识产权、互联网等一系列专门领域的民事行政检察专业化建设,构建起复合型专门监督格局。”北京市检四分院副检察长李锐介绍说,这起消费合同纠纷检察监督案正是该院深耕“专”字、深化改革,对应北京各专业法院做好专门监督的履职缩影。
“十年来,我们办理了多起重大、敏感、复杂案件,如全国首例走私胎牛血清案、北京市首例涉走私洗钱案、北京市首例走私文物被追回案等。”回顾这十年来的历程,北京市检四分院副检察长李毅荣告诉记者。
恪守“精”,筑牢高质效履职支点
2024年2月,北京市检四分院获评全市首批“数字检察示范院”。李毅荣告诉记者,走精兵路、办精品案、建精进院是该院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其中“数字检察”是建精进院的又一支点。
“2021年以来,我们对内建立数字检察指挥调度中心,对外建立5W(What—Why—With—Wisdom—Way)数字检察协同工作室,打造凝聚内外部智慧资源协同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优质平台,推动数字检察逐步深入检察业务全场景、全领域、全流程。”李毅荣说。
2024年4月,北京市检四分院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线索举报平台正式上线,如果遇到恶意诉讼,只需要在平台上提交线索,检察官便会迅速联系跟进。这个平台正是该院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拓展功能。该模型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6个模块,成为依法办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案件的“利器”。自2022年3月建用模型以来,共向各地西甲直播移送线索600余件,同时实现西甲直播与司法、行政机关共享1.3万条非正常申请数据,携手从源头上斩断恶意诉讼灰色“产业链”。在2023年全国西甲直播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该模型获评一等奖。
“精”的关键,还在于人。北京市检四分院深化铸魂、头雁、堡垒、先锋、塑能、清风“六项工程”,全方位提升干警精于办案、精准办案、办精品案的能力水平,推动该院各类业务专家、人才辈出,越来越多的检察人员被带动起来创优争先,队伍建设形成“一池活水”。
“历经十年发展,我院仍然是一个年轻的院。年轻意味着还有更深发展潜力待挖。”采访结束时,北京市检四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惠满怀憧憬地说。
(本报记者简洁 通讯员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