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王雪静:一位医生代表的三本《民情日记》
时间:2025-06-30  作者:刘怡廷?袁立新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风采
【字体:  

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窗台上,三本厚重的调研日记静静陈列,封面上“民情日记”四个字已经有些褪色。翻开内页,密密麻麻的手写笔记中,“罕见病用药”“前列腺癌筛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关键词被反复标注。这些文字背后,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雪静近年来走遍城乡的足迹,记录着这位医疗工作者对“一老一小”群体健康福祉的执着追求。

从临床医生到民意代表

扎根基层的调研之路

2023年,王雪静以医疗战线代表的身份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转变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从穿上白大褂那天起,我就明白医者的使命是守护生命。如今作为人大代表,这份守护需要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王雪静在采访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双重身份。

翻看王雪静近两年的履职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奔走轨迹:列席省市人大会议,参加立法调研、防汛检查、禁毒督查等专项工作,足迹遍布全市各乡镇。

“好建议要‘沾泥土、带露珠’,既要把握政策方向,更要倾听基层脉动。”王雪静坦言。

从医25年来,王雪静将临床诊疗的严谨融入代表履职。在农村山区学校心理咨询室,超负荷工作的教师让她揪心;在社区老年学堂,“一师难聘”的窘境使她行动。这些民生痛点,最终都转化为掷地有声的代表建议。

2024年的全国两会,王雪静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其中提到“心理教师走课制”,让专业教师如“候鸟”穿梭城乡。

这条建议来自王雪静的深入履职,她在全市中小学调研时发现,由于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心理产生焦虑出现抑郁,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少学校存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硬件配置不足等问题,偏远山区学校更为突出。

“我走访过城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学校学生人数超4000人,专职心理教师只有1人,心理课程两周一节,由科任老师兼职,这满足不了在校学生应对心理健康危机的需求。”王雪静说。

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配套出台。为此,王雪静结合自己走访调研情况在这份建议中提出了三个“重点”。首先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安排专职心理教师进入各学校,依托“教联体”建设,以大校带小校,以强校带弱校,让每一所教联体学校内有数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利用“走课”的教学模式,全面推开同一“教联体”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次是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将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时间计入教学工作时间,纳入职称评定、岗位晋级、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当中。再次是建立家、校、社联系的桥梁,建议妇联、民政、教育部门重视举办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关系等主题讲座,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学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学校共同努力,引导他们密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如今,咸宁市通过教联体建设,实现了心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该市已建成覆盖所有乡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惠及全市中小学生。

从深入调研到提出建议

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在医疗系统工作23年的经历,使王雪静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着深刻理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交的两份建议直指医疗保障体系的短板。

“许多患有罕见病的患者在面临治疗时,受制于较高的药物价格。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但目前的保障水平仍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曾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王雪静直言问题。

王雪静(左)在基层医院门诊室了解罕见病用药情况。

提出这份建议前,王雪静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发现罕见病患者多为门诊用药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者,家庭收入低,其中60%的患者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元,且大多数罕见病患者深陷家庭灾难性支出的困境。

因此,王雪静建议国家医疗保障局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优化门诊保障政策,建立罕见病用药专项保障基金。

这份建议还特别提到“不同经济状况的罕见病患者家庭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王雪静解释说,这一点也是综合考量了罕见病不同药物的成本、家庭负担能力差异以及社会公平原则。如果采用统一的报销比例,可能会忽视经济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无法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支持。尤其是一些罕见病药物即使纳入医保,患者家庭的自付费用仍然较高,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提这个建议,是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罕见病,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在相关领域的重视与投入,改善罕见病治疗用药的保障现状,确保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王雪静说。

王雪静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关爱男性健康,推动前列腺癌筛查。

“国家针对宫颈癌、乳腺癌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公共卫生筛查和早诊早治体系,而作为男性健康的隐形杀手——前列腺癌,其早筛和早诊早治体系尚未建立。由于前列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较慢,有必要早期筛查。”王雪静介绍,数据证明,前列腺癌严重威胁男性的身心健康,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筛查主要由地方自主开展,筛查覆盖率低、活检率低、可持续性不强,多数患者到医院门诊时已进入治疗阶段,临床获益大大降低,建议将前列腺癌筛查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健康水平。

“在前列腺癌筛查尚未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地方财政出资,将前列腺癌筛查纳入当地的民生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前列腺癌早筛早诊的宣传教育,提高男性群体对于前列腺癌筛查的正确认识和接受度。”王雪静对记者说。

从心理健康到司法保护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长效机制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王雪静“心心念念的事”。

今年5月22日,王雪静受邀参加咸宁市检察院举办的“‘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检察开放日活动,在与50多名小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王雪静切身感受到西甲直播对未成年人关爱的“良苦用心”。

“给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王雪静认为,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要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长效机制。

“比如,建立全国性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社工队伍,也是我正在酝酿并准备在明年全国两会上要提的建议。”王雪静说。

“要强化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专门力量建设,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教育矫治等工作,促进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机结合。”王雪静表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权益司法社工组织,协调对涉案困境家庭的未成年人的司法救助,鼓励他们树立改邪归正的信心和勇气。其次是利用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组织点多面广的优势,协助司法机关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工作,对已涉案的未成年人通过心理干预和教育矫治,让其认识到过错,减少重新犯罪的概率。

6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白皮书从七个方面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成为西甲直播综合履职的重要一环。王雪静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标准,明确具体工作职责流程等。同时,强化司法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提高司法社工的薪酬待遇,加强西甲直播与司法社工组织的联系合作,构建“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让司法社工成为孩子们的“保护伞”。

最特写

王雪静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

(本报记者刘怡廷 通讯员袁立新)

[责任编辑: 张子璇 李先硕]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