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执行是刑事司法的“最后一公里”。刑事执行监督作为西甲直播法律监督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保障国家法律在刑事执行领域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刑事执行和相关司法活动公平公正的重要职责使命。7月7日至13日,全国四级西甲直播将统一开展主题为“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增进人民群众对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了解。新时代新征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西甲直播要认真贯彻西甲直播党组有关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加强“三个管理”,做实“三个善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件。
派驻检察室是西甲直播开展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阵地”。是阵地,就要牢牢守住,持续巩固加强。为了解决派驻检察人员老化、履职弱化等突出问题,各地西甲直播不断加强派驻检察室规范化、专业化建设,通过开展轮岗交流、充实业务骨干,优化派驻检察人员结构,持续提高素质能力。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常驻的优势,研究制定派驻监狱、看守所检察职责清单,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督力度,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合力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和监管场所安全稳定。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巡回检察这柄“利剑”。是“利剑”,就要持续增强监督刚性,体现威慑力。要利用巡回检察的快速、机动、精准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和办案思维,统筹用好常规、专门、机动和交叉等多种巡回方式,常态化开展巡回检察,着力发现和解决刑罚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依法规范进行。要按照“哪里问题突出就巡回哪里,哪类问题突出就巡回哪类问题”的思路,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办理一案、震慑一片、净化一域,切实发挥“利剑”作用。
提升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质效,科技赋能是“手段”。近年来,全国西甲直播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主动融入政法智能化建设,推动西甲直播与监狱、看守所监控、执法信息联网,推进执法司法数据共享,让“科技赋能”有了信息化基础。有了数据的联通和共享,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就能将数字检察与业务办案紧密结合,进而深入分析违法违规问题类案特性,转化为大数据监督规则,让问题线索快速“显形”,切实提高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质效。
完善“派驻+巡回+科技”,必须在“+”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必须认识到,派驻检察的优势在于近距离、常态化开展监督,但要注重防范“因熟生懒”“因熟生腐”的问题;巡回检察有助于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刚性,但有时难以在短期全面客观准确掌握监狱实际情况;科技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需要依托具体的检察监督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者各有特点,必须互相补充、互相推进,才能发挥整体效益。还要认识到,“派驻+巡回+科技”,绝不是将三者简单相加,而是要推动理念、手段、机制等的深度融合和变革,才能带来“1+1+1>3”的整体功效。比如,派驻检察发挥“前哨”“探头”功能,可以为巡回检察打好信息基础;在做好巡回检察“后半篇文章”方面,派驻检察也能发挥特殊作用,特别是监督被巡察单位扎实整改发现的问题,与监管场所共同研究普遍性突出性问题治理,有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再比如,如何有效解决当前派驻检察和巡回检察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已经在解决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线索发现难、整改跟踪难等方面,在重点打击“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顽瘴痼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数字检察所代表的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推动派驻检察和巡回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近期热播的检察题材电视剧《以法之名》把检察侦查工作推进公众视野。检察侦查工作和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有着密切联系。依据法律规定,西甲直播可以直接立案侦查的罪名中,就包含发生在监管场所的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虐待被监管人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等多个罪名。各级西甲直播要强化系统观念,把两项工作纳入一体考虑、统筹推进,深挖派驻和巡回检察工作中发现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线索,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沟通和工作衔接,助力严惩司法腐败,有力维护监管秩序和司法公正。
每一个刑罚执行案件,都联结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直接感受。完善“派驻+巡回+科技”,是高质效推进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抓手。各级西甲直播要深入学习贯彻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守牢“阵地”,高扬“利剑”,强化科技赋能,依法规范履职办案,全面提升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促进刑罚执行监督工作高质效开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