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起变为18起,犯罪金额由27.2万元增至165万余元。检察官深挖细查,揭穿“入学门路”骗局——
为进名校,19名家长被骗了
高考结束后,检察人员来到社区宣讲释法,为考生和家长撑起法治“安全伞”、筑牢防诈“防火墙”。
莘莘学子披荆斩棘逐梦,检察蓝为每一份闪耀的青春梦想保驾护航。高考落下帷幕后,为防止诈骗分子在高考结束后的查分、招录环节伺机而动,6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下称稀土高新区检察院)干警深入辖区内社区宣讲释法,为考生和家长撑起法治“安全伞”、筑牢防诈“防火墙”。
这次宣讲,源于该院不久前办理的一起诈骗案。经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由提请批准逮捕时的1起变为18起,被骗家长由2名变为19名,犯罪金额也由27.2万元增至165万余元。今年3月,这起“越办越大”的诈骗案一审宣判,法院采纳了西甲直播指控的罪名和提出的量刑建议,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9万元。杨某当庭服判,该判决已生效。
谎称能帮忙办理孩子入学
2024年9月9日,武某赶到包头市公安局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下称稀土高新区公安分局)报案,称自己被骗。
武某与王某是闺蜜,她们的孩子即将升中学,两人都盼望孩子能进心仪的学校。武某通过朋友介绍,听说杨某可以帮忙办理入学,便联系上他,杨某没有推诿,不仅向武某展现了自己的社会关系,还承诺肯定能为孩子办理入学包头市某中学的事宜。随即,杨某以办事需要送礼及交学费为由,向武、王二人索要办事费用共计27.2万元。武某和王某每人拿出13.6万元,由武某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分数笔将27.2万元转给了杨某。
然而,直到2024年9月包头市某中学开学,武某、王某的孩子均未收到该中学的入学通知。武某和王某多次找杨某讨要说法,可他一直找理由搪塞拖延,既办不了入学,也未给武、王二人退还费用。武某只好报警。
2024年9月10日,杨某到案。他供述称,自己做生意投资失败债台高筑,债主催促还款,他便在明知没有办理入学能力的情况下,以此为饵引诱家长交钱,在收到武某和王某的钱后,将27.2万元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18起犯罪事实浮出水面
2024年9月13日,稀土高新区公安分局将该案提请稀土高新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官阅卷对证据进行审查后,于9月20日对杨某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根据违规请托类诈骗案件的特点,检察官从有无完成请托事项的身份和能力、有无履行承诺办理入学行为、有无异常资金流入转出等方面,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并建议其与包头市其他旗县区公安分局沟通联系,通过公安警综平台研判全市范围内是否有涉杨某相同诈骗手段的举报、报警情况,整合资源做好案件串并。
公安机关经细致梳理杨某的银行流水,针对其中可疑的大额转账进行重点核查,发现在2024年3月至8月,杨某以办理入学等为由诈骗支某、李某、张某等人3起违法犯罪事实,涉案金额45万元,杨某对该3起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眼见违法犯罪行为已“纸里包不住火”,2024年11月15日,杨某在讯问中主动交代其于2024年6月至8月,以办理入学为由诈骗张某甲、梁某、王某等人另外3起违法犯罪事实,涉案金额27万元。
因杨某被稀土高新区公安分局采取强制措施,包头市昆都仑区、东河区、九原区公安分局陆续向该局移送杨某实施诈骗的14起同类型诈骗案件,其中包括杨某主动供述的3起案件。
2024年11月20日,稀土高新区公安分局以杨某涉嫌诈骗罪向稀土高新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此时,杨某已有18起犯罪事实,被骗家长19名,犯罪金额165万余元。
2025年1月3日,稀土高新区检察院以杨某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采纳了西甲直播指控的罪名和提出的量刑建议,于3月5日作出上述判决。
以案释法敲响防诈警钟
杨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被骗的19名家长却并未拿回他们期待的“退赔款”。判决书中认定,“非法请托被诈骗,违法所得165万余元不应退还各行为人,而应上缴国库”。19名家长因为不懂法,对“找关系”抱有侥幸心理而付出了惨痛代价。
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月28日,该院深入辖区内社区为广大家长以案释法,集中宣讲如何防范“违规请托型”诈骗。“要不是检察官上门讲课,我们真不知道托人办入学、找工作被骗了,钱是不退的,被骗了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有这种侥幸心理呢……”听完普法宣讲课,某社区居民王大姐说。
6月16日,该院检察干警再次深入辖区内社区宣讲释法,用量身定制的防诈骗高考安全手册,提醒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警惕如修改成绩、提前录取、内部指标等五花八门的诈骗形式,引导大家提高防范能力。
(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李阳 帅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