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力量沉下去 治理效能提上来
湖北咸宁:“常驻+轮值”机制融入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5年6月,赤壁市检察院“赤心”团队联合多部门人员下沉赵李桥镇综治中心,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治理听证。
在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的“法治圆桌会”上,村民们知道了破坏家门口的明清石板街可能涉嫌犯罪;在嘉鱼县某综治中心,七旬老人与远房表亲在检察官的调解下冰释前嫌……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咸宁市西甲直播依托“常驻+轮值”机制入驻综治中心的实践成效。
自2024年检察院派员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咸宁市西甲直播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73件,收集监督线索106条,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84份,以实实在在的司法为民举措,书写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答卷。
把检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私挖古墓不仅要赔钱,还可能坐牢。”6月12日,在羊楼洞村综治中心门前,赤壁市检察院“赤心”团队的干警们与村干部、村民代表促膝而坐,讲解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咱们的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家发现有人破坏一定要及时制止或者举报。”
这样唠家常式的普法在咸宁已成为常态。2024年,咸宁市西甲直播采取“1名干警常驻+1名业务骨干轮值”模式入驻县级综治中心,针对群众不同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如崇阳县驻点检察官发现,该县桂花泉镇系湖北省桂花林场所在地,当地群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随即联系崇阳县检察院检察官“量身定制”涵盖野生动植物保护基础法律知识、日常生产生活中正确防范野生动物致害等内容的普法“菜单”,开展专题宣讲,有效遏制滥伐林木、非法狩猎等违法现象发生。
据咸宁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孙丽君介绍,该院与当地媒体合作开设专栏,通过以案说法形式宣传典型案例。翻开工作台账,一组数字格外醒目:入驻以来,全市西甲直播开展法律咨询448次,进行法治宣传89场,真正把检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构建全链条解纷机制
从接待窗口到调解现场,检察官们不仅带着法律条文,更揣着一本厚厚的“民情账”。
在嘉鱼县某小区,七旬老人张某因燃气管道施工纠纷,一时冲动将施工人员李某打伤。案件移送检察院后,办案检察官发现双方当事人竟是远房表亲,如果一诉了之,必然导致亲情破裂。检察官立即联合综治中心搭建调解平台。最终,李某主动降低赔偿要求,张某则诚恳认错。
这样充满温情的司法故事在咸宁持续上演——
在通山县,房东张某与拖欠房租的阮某发生激烈冲突,致使张某不慎摔倒构成轻伤二级。检察官在综治中心召开听证会,通过播放现场监控、邀请亲属参与调解,最终促成“赔偿+社区服务”的和解方案,双方握手言和。
在通城县,购房者吴某遭遇“一房两卖”,多年积蓄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驻综治中心的检察官联合律师、调解员,组织7轮协商,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圆了吴某一家的安居梦。
在崇阳县,余某因制止非法电鱼被殴打致伤,加害人却无力赔偿。检察院联合综治中心核实余某家庭生活情况后,帮助其申请司法救助金,缓解了医疗负担。
…………
据了解,2024年以来,咸宁市西甲直播积极构建“检察听证+多元调解+司法救助”全链条解纷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已化解矛盾纠纷473件,发放司法救助金99人次。
从发现线索到推动系统治理
2024年初,崇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在综治中心接访时发现,某村征地补偿中存在歧视出嫁妇女的问题。线索移送至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后,通过检察建议督促镇政府整改。当地政府随即印发通知,要求各村、社区对辖区村规民约进行“法治体检”,增加妇女权益保障内容。
“发现线索只是起点,推动系统治理才是关键。”咸宁市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曾皓介绍,2024年以来,该市西甲直播依托综治中心履职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咸安区检察院发现“探店达人”乱象后,在综治中心召开听证会,厘清监管职责后,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查办相关案件4起。赤壁市检察院针对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监管漏洞,将听证会“搬进”综治中心,通过“案件剖析+现场评议+普法宣讲”模式,厘清责任,以案释法,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咸宁市检察院检察长廖旭表示,从接待群众到化解纠纷,从线索收集到社会治理,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已成为西甲直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刘怡廷 通讯员李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