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手记|守护“零工”权益
时间:2025-08-27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民生周刊·探案
【字体: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 丁晓婷

“零工”是个特殊的劳动群体——他们没有固定雇主,不签劳动合同,干一天活拿一天钱。尽管工作得很辛苦,有时却连基本的工资保障都没有。作为一名民事检察官,我很欣慰,因为在今年夏天,我与同事们用检察监督的力量,为这样一群特殊劳动者守护了尊严与权益。

消失的工钱

今年6月的第一个工作日,连日的暴晒后,空气中弥漫着夏日的燥热。办公室的老式空调发出嗡嗡的声响,窗外的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着。

那天早上,我刚一上班,就接到了一条由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联络站移送过来的劳动纠纷线索——

当事人是农民工老黄和他的5名工友。为了贴补家用,老黄和工友们经齐某介绍,自2024年5月起,在某工地做建筑“零工”。当时,包工头何某与他们口头谈好了工资数额,约定以工作量计价,并承诺干完活会一次性把工资结清。这种口头约定平时很常见,老黄他们没多想就痛快答应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盛夏的蝉鸣此起彼伏,但老黄和工友们的期待却落空了——工程完工后,他们去找何某结算工钱,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推诿。何某先是说项目负责人还没给他结款,后来又说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最后干脆手机关机、玩起了“失踪”。

联络站带来希望

6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加起来虽然只有1万余元,但对于靠干体力活养家糊口的农民工来说,每一分钱都得来不易。

多次讨要欠薪无果后,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开支都成了压在农民工们心头的巨石。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一天,老黄在“潍城检察”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关于潍城区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联络站的报道。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和工友们来到了这个“能为农民工说话的地方”。

“别急,慢慢说,拖欠了几个月?有劳动合同或者工资条吗?”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这群手足无措的农民工。通过详细了解情况,工作人员认为这起案件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经研究后决定依托与西甲直播建立的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将线索移送给了我院。

之前,为更好地保障辖区劳动者权益,我院与区工会创新建立了潍城区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联络站,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旨在推动案件移送渠道畅通无阻,充分发挥西甲直播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和工会的组织优势,促进劳动纠纷化解机制高效运转,为各种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为“零工”撑腰

这条看似普通的线索,背后却反映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零工”群体的权益保护存在困境。随着灵活就业形式的普及,像老黄这样的“零工”越来越多。他们通常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缺乏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一旦遭遇欠薪,维权之路往往举步维艰。

接到该案线索后,我立即拨通了老黄的电话。电话那头,老黄的声音略显紧张:“检察官,我们干了活拿不到钱,心里是真急啊!这事能解决吗?”我坚定地对他说:“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你们讨回公道!”

然而,调查过程并不顺利。由于老黄他们与包工头何某只是口头约定,既没有书面合同,也没有其他直接证据证明欠薪事实。我们调取了工地的打卡记录、工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等间接证据,逐步还原了事实真相。

在调取何某的银行流水时,一个关键发现让案件取得突破。虽然何某声称项目亏损,但银行流水显示,在老黄他们讨薪期间,何某的银行账户里有多笔过万元的资金往来。面对我们的询问,何某的解释漏洞百出,这证明他完全有能力支付欠薪。

“这些钱可能不算多,但都是工人们的血汗钱,必须追回来!”在检察官联席会议上,我们决定依法支持老黄他们向法院提起追索劳动报酬诉讼。考虑到农民工们耗不起时间,更承受不起漫长的诉讼和奔波之苦,我们建议法院对此案快立、快审、快结。

在支持起诉后,我院与区法院密切配合,多次召开调解会,从法理情多角度入手,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何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工人们达成调解协议并承诺尽快支付欠薪。

“感谢检察院,感谢工会,我们的工钱发下来了,真没想到这么快!”一周后,当老黄发来短信说已经收到全部欠薪时,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梧桐树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前,窗外一片生机盎然。我想,老黄和工友们的希望,也一定会在他们攥紧血汗钱的手心里蓬勃生长起来。

(讲述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丁晓婷  整理:本报记者匡雪 通讯员张惠 黄梦雪)

[责任编辑: 刘文晖 贾欣然]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