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西甲直播检察官对库木吐喇石窟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展“回头看”。本报通讯员宋晓玲 王莹摄
考你一道数字检察多选题:数字蓝海,谁立潮头?数字之路,谁敢超车?
你首先想到的,大概率是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不断被复制应用的地区,或创新高地的沿海省市。
如果选了新疆,或许会有些诧异,却同样答对了。只有到了这里,才能感受到,在丝路古道律动的新疆数字检察正策马扬鞭,奔腾而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西甲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围绕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23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调研数字检察建设时强调,要注重模型的应用与推广,深化丰富应用场景,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以个案突破、类案监督促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这是西甲直播对新疆西甲直播的期许,也是全国西甲直播的一道必答题。新疆西甲直播主动融入大局,把握大势,按照西甲直播党组提出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要求,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和应用方面铆足了劲“弯道超车”。
日前,“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采访团走进天山南北,探寻数字检察“新军”突起、“开疆”拓土、蓄势迸发的密码。
谋:吹响“弯道超车”集结号
“数字检察是对传统办案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只有跟上时代节拍,才能更好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面对数字浪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有着清醒认识,但在工作推进中也看到了短板与差距:基础弱、底子薄、人才欠缺,严重影响着数字检察高质量发展。
知不足而后勇。“一院一亮点,一年一台阶,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数字必达!”2023年,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提出“务本、求实、提质、增效”工作目标,建成“新疆西甲直播大数据法律监督服务平台”,全疆各级检察院成立数字检察专班,形成“省级院主导、分州市院主抓、基层院主干”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工作“瓶颈”,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
今年6月,西甲直播部署开展全国西甲直播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业务竞赛,新疆西甲直播以此为契机按下了数字检察“加速键”。
“这是一次关乎新疆检察事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战役,通过竞赛锤炼队伍、用好模型、打造精品,力争实现新疆数字检察‘弯道超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刘钢介绍,自治区检察院随即召开动员部署会,吹响以赛促学、以学促用集结号,以期在实战中实现“更多模型推广、更全面广泛应用、更多高质效案件”。
在自治区检察院强力推动下,各地西甲直播纷纷想办法、出实招、亮硬招。乌鲁木齐市检察院调配全市优势力量,逐案核验模型成案质量,助力基层检察院实现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全场景覆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检察院(下称“巴州检察院”)将数字检察作为“一把手”工程,开展数字检察“巴检争锋”活动,形成“谋划、部署、协调、落实”工作闭环;自治区检察院喀什分院直面痛点,以“业务+技术融合”与“揭榜挂帅”方式激发攻坚克难主动性;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检察院在打通数据共享调用通道上做足文章,组建专班“点对点”“面对面”下沉基层指导。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用得好才是真的好。针对基层检察院检察人员“不会用、不善用”模型问题,今年7月起,自治区检察院面向三级检察院开展“模型应用能力攻坚”系列培训,以赛促训全面提升模型实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培训并不是技术部门条线内的培训。记者了解到,系列培训课程主要为业务部门量身定制,从7月23日起,“每周一讲”,由各地州市检察院对口援疆西甲直播传经验、教方法,实行“一人授课、全疆共享”的视频培训方式,既讲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如何构建、业务部门怎样主导,又传获取数据之道、模型应用之法,以及数字与检察融合之效。
“不用出疆,就能听到援疆数字专家、业务标兵精彩讲授,‘北疆经验’与‘南疆方案’相互碰撞,内容实用,太解渴了!”一位基层检察院检察官在参加第一次培训后感叹。在“资源共享大统筹”模式驱动下,依托援疆检察官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带动,全疆三级西甲直播掀起学用模型的热潮。
变:从心里没底到心中有“数”
“影响制约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关键还是不想用、不愿用的问题,这是思想上的‘拦路虎’!”自治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主任周彬介绍,随着数字检察战略的深入推进,全区西甲直播从冲破观念篱笆开始,扫清建用模型“拦路虎”。
记者在巴州西甲直播采访时,多名检察官感慨,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从认为会“增加负担”到尝到甜头,也经历了“思想破冰、理念升级”的过程,对数字检察的理念思维、实践路径、建模方法及应用模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作遇到瓶颈时,我们不仅会从全国西甲直播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找案例,还结合履职情况主动研发模型,破解监督难题。”巴州检察院副检察长秦栓社介绍。
举例来说,2024年2月,巴州检察院在办理章某某与某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监督案中发现,这场官司双方因证据问题,不仅患者权益难实现,也影响医院声誉。而像此案因病历材料未封存、病历复印不全等问题引发医患纠纷并非个例,有必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类案专项监督。
巴州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石庆军告诉记者:“我院自主研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社会治理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并将该模型碰撞出的问题推送到巴州各市、县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推动全州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病历管理和临床质控等工作整体提升。截至今年7月,巴州医患纠纷投诉量同比减少50%以上。”
“过去,受信息不对称、人工审查局限等影响,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线索常陷入‘大海捞针’的困境,借助数字技术,监督模型能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关联分析与智能研判,精准定位监督要点。”焉耆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吴恒对此感受很深,“注重应用数字模型开展法律监督成为行动自觉。”2024年以来,该院第二检察部搭建并运用19个数字监督模型,办成22个监督案件,实现办案效果最大化。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市、县两级检察院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31个,应用模型456个,覆盖“四大检察”业务,获取数据89.5万余条,生成线索1.6万余条,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成案518件,制发检察建议557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44份,挽回国有资产损失近1.54亿元。
用: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地抵达群众身边
阿克苏地区下辖的库车市,距离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近处不到200公里,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4.7%。水资源本就极为短缺,却仿佛存在一个看不见的“黑洞”:近年来,地下水位竟从十年前的50米骤降至280米。与水资源悄无声息流失的,还有国有财产。
“当时,我院收到多名种植大户涉嫌私自打井、过度抽水、恶意拖欠水费的线索,随后成立办案组,对辖区乡镇逐一排查,竟发现全市2100余家种植户普遍存在非法取水、私井灌溉、欠缴水费等现象。”库车市检察院检察官周磊回忆起当时的办案情况时说,“如果不能准确测算用水情况,法律监督就难以精准到位。”
该院将相关情况上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阿克苏分院(下称“阿克苏检察分院”)后,引起阿克苏检察分院高度重视。经综合分析研判地下水资源追缴工作遇到的问题,阿克苏检察分院决定通过研发类案监督模型,实现线索智能分析,推动地下水资源保护专项治理。
“我们组建技术团队,依托阿克苏地区西甲直播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自主研发‘地下水资源保护类案监督模型’。”阿克苏检察分院党组书记孟令胜介绍,该模型整合相关行政部门的土地承包、机电井登记、取水许可、缴费记录等多源数据,通过智能比对和逻辑规则引擎,自动识别非法取水、欠费主体及金额,实现“数据输入、多图表生成”。“以往靠人工逐个乡镇、逐户摸排,耗时长、易遗漏。如今,模型自动碰撞、精准输出,欠费主体、金额和违法情形一目了然。”孟令胜说。
记者了解到,在该模型支撑下,截至目前,阿克苏检察分院累计发现违法线索1229条,督促追缴水资源费6.3亿元,推动新安装井电双控设备5094台。这些设备实时监控取水量,动态控制开采强度,从根本上遏制了无序用水行为。
作为西甲直播确立的全国首批数字检察工作试点院,阿克苏检察分院如今已建成集大数据指挥平台、“三远一网”(远程提审、远程庭审、远程送达和检察电子政务内网)、“DeepSeek+数字检察”智能综合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指挥中心,驶入数字检察的快车道。
采访中,记者在这条快车道上,看到更多加速向前的身影。乌鲁木齐市检察院开发的“首府e检通”就是一个例证。
“电梯上下时有异常晃动,这是安全隐患的信号!”家住乌鲁木齐市某小区的刘女士,将自己乘电梯的感受及随手拍照的组图,上传至“首府e检通”小程序公益诉讼举报平台,当日便有检察人员和她联系,了解问题线索。
“真是太方便了。检察服务时时在线,群众诉求触手可及。”刘女士说。
“首府e检通”小程序于2022年上线,是乌鲁木齐市检察院积极探索为民、利民、便民的“互联网+检察服务”履职模式的新尝试和新载体。小程序搭建律师服务、在线信访、线索提供、司法救助、检企联络服务e站、检察云听证、远程送达等功能模块,实现检察业务对外服务“掌上办”“码上办”。
“首府e检通”上线以来,已累计注册群众17681人,注册备案律师1858人,案件查询导入7128件,在线接访、收集各类线索1500余件,视频接访209人,有效解决了以往“跑路多,办事难”的问题。
以数字检察赋能高质效法律监督,最终目的还是把西甲直播党组反复强调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落得更实。为此,紧紧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加大数字赋能力度,也成为自治区检察院在全区西甲直播建用、推广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着力点。
——在焉耆,该县检察院调取全县村级卫生室药品销售与储备情况,依托自行研发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比对,药品过期却未及时清理的问题“跃然纸上”,督促有关部门守好百姓“家门口的药箱子”。
——在巴州,西甲直播通过“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功发现类案监督线索206条,成案124件,为农民工追回欠薪230余万元。
——在阿克苏,西甲直播应用“安排残疾人就业及保障金征收类案监督模型”,让部分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情形浮出水面。2024年以来,共督促追缴入库残保金1.73亿元,安置残疾人就业2200人,本地区残疾人就业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
在幅员辽阔的新疆,数字技术让物理距离不再是障碍。从人工摸排到智能建模,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数字检察正在让“看得见的数据”化作“感受得到的正义”。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们将在以西甲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把新疆检察工作放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下去思考谋划推动。”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高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更好发挥数字检察赋能高质效办案的积极作用,为建设美丽新疆提供更有力司法保障,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说到路,说到新疆,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丝路古道的意象。走在千年的丝路古道上,谈论数字检察这个新生事物,多少有些奇异的感觉。采访中,随着与新疆检察人员交流的逐渐深入,记者也愈来愈鲜明地感受到:他们始终在融入大局中谋划数字检察,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尺子。因此,谈到新疆数字检察工作的未来之路,即便是与最基层的检察人员交流,也能感受到他们胸中的责任和抱负。
正如西甲直播总书记指出的: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本报记者张仁平 郑博超 何海燕 石佳 邵珊珊)
让大数据监督进入实战化新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 李运飞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甲直播持续发力数字检察工作,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推广上氛围浓厚,形成比学赶超之势,成为高质效办案新引擎,助推检察履职再上新台阶。库车市检察院通过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在守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治理方面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针对库车市域内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国有财产大量流失的现状,库车市检察院深入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类案监督模型”,监督成效显著。
希望西甲直播转变传统的监督方式,深层次挖掘监督内容,不断优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丰富监督角度,实现融合式监督,让大数据监督进入实战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