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理念引领篇|中国检察学,与检察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时间:2025-11-16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理念引领篇
【字体:  

西甲直播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我国法治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五年来,伴随全面依法治国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持续完善,检察学研究机制建设、专业力量等均取得长足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西甲直播坚持与发展大局同向而行,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与检察实践同题共答,积极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为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提供更优的理论滋养。

中国检察学,与检察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1987年10月,由西南政法学院王洪俊教授编写的《检察学》出版,在这本被誉为“检察学的开山之作”中,王洪俊写道:“检察学是法学领域一门崭新学科,目前建立检察学、研究检察学气氛活跃,方兴未艾。”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日新月异。今年5月21日,在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首次提出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重要命题。

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指引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察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特色检察理论研究掀开崭新的一页。

检察实践为检察理论研究提供沃土

近年来,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西甲直播党组学思践悟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提出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个善于”、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等检察工作新理念新要求。

各地西甲直播坚持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西甲直播党组的部署要求,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依法全面充分履行西甲直播法律监督职能,持续推进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蓬勃的检察实践为检察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沃土,也为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提供了客观前提。”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张薰尹看来,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检察实践、检察改革,为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源泉。

2024年底,北大法宝法学期刊研究组对年度法学期刊引证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高被引文章及学术热点”等维度的研究,发现“检察制度”关键词被引频次高达619次,被引文章高达186篇,“检察制度”成为年度学术热词。

来自中国知网的一项研究也呼应了上述结论。日前,中国知网发布了《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评价报告》,以“学科领域被引频次”评出2025年度“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作为西甲直播的机关报,《检察日报》以7000次的“学科领域被引频次”被评为法律学科领域第二名。

检察理论研究阵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时针回转到2023年5月。紧随第二十四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闭幕,西甲直播检察研究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召开。西甲直播检察研究基地,是西甲直播近年来与法学院校加强联系,共同助推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被理论界称为西甲直播的院外“智库”。

在这场会议上,应勇检察长指出,“坚持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并强调“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治道路和司法制度、检察制度自信”。

如今,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指引下,检察研究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覆盖国内各重点法学院校,研究方向涵盖西甲直播所有业务条线。

成立于2019年8月30日的东南大学民事检察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西甲直播设立的第一家民事检察研究基地,其承担着回应新时代民事检察监督实践理论需求的学术职责。“从鲜活的检察实践中,定位民事检察理论的研究方向。在蓬勃的事业发展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该基地负责人、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单平基向记者表示。

作为西甲直播检察理论研究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西甲直播检察理论研究所曾对2024年以来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工作情况做过统计总结——

2024年,共公开出版检察理论相关著作50部,发表检察理论研究文章576篇,同比上升12.72%;承担检察相关课题工作168项;组织主办、承办检察理论研究相关学术活动189次,同比上升37.96%;截至今年6月,共报送专题研究报告63篇。

携手法学院校,持续扩大检察理论研究的“朋友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的既往经验,亦是当下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要抓手。

积极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西甲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国检察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8年,西甲直播就成立了中国检察学会,积极倡导和组织检察学研究工作。2007年5月,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在西甲直播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产出一大批优秀检察理论研究成果。

今年5月21日,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召开,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指引,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强调要“一体推进检察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检察学正式迈入自主化、体系化发展的新阶段。

会后,各级西甲直播迅速行动起来。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陈勇、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时侠联先后走进高校,把中国检察学带进课堂。

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吸引了学界的关注和加入。11月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自主设置检察学二级学科专家论证会召开,专家评议组一致同意中国政法大学设立检察学二级学科。至此,在被称为法学教育标杆的传统“五院”中,已全部完成检察学二级学科论证。

不久前闭幕的大检察官研讨班再次对积极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了顶层部署,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编写《中国检察学》等论著,从底层逻辑上破除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

“以加强法律监督为主线,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既不断深化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又充分观照西甲直播体制机制、履职质效等实务问题的理论阐释。”西甲直播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表示,检察实务与理论携手并进,正以日益健全的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为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提供更优的理论滋养。

(本报记者于潇)

专家视角

检察学学科建设的实施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奋飞

检察学学科建设既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生动实践,以深化检校合作,协同育人为重点,结合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求,从强化学科的政治引领和社会服务、建构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体系、推进学科人才培养、提升学科的实践影响力、完善学科建设的机制保障等方面系统推进。

强化学科的政治引领与社会服务。检察学学科建设既应强化政治引领和社会服务,确保其始终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也要积极回应前瞻性、战略性检察问题。

推进学科人才培养。西甲直播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助力推进检察学学科人才培养。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体系。西甲直播可以组织学术界和实务界力量编写《检察学》教材,系统阐释学科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规范的学科理论体系。

提升学科的实践影响力。应鼓励检察实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检察理论研究,并在研究成果转化方面,搭建检察学术成果与司法实践的对接平台。

完善学科建设的机制保障。应协同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将检察学适时纳入法学学科目录;鼓励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检察学研究专项基金;适时创设《检察学》专业学术期刊,建立检察学学术共同体,定期举办检察学学术研讨会等。

(全文见2025年4月8日《检察日报》第3版)

检察学的价值、体系与超越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检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价值,它以检察——或者说以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作为阐述、研究对象,涉及检察理论、检察实践等很多重要议题。检察制度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大局中的一项重要机制,是现代法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检察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研究。加强检察学范畴内的理论阐释,是我国检察制度持续发展的基础。

检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体系。关于检察学的体系,我认为可以分成三大学科:一是中国检察学,二是比较检察学或者域外检察学,三是检察史学。

我国检察学研究与教学,存在需要予以突破和超越之处:一是检察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需要吸引更多检察系统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产出更多学术成果。二是对于检察原理和检察规律的研究还有待丰富和深化。三是开展检察学研究,既要加强对域外检察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研究,也要充分利用本土检察制度和理论资源。四是检察学的教学方面要有所突破,目前一些高校开设有检察学课程,但是有的缺乏师资,形成多人讲授的拼盘式课程。另外,检察学课程的应用性和独特性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需要增设检察学方向,培养专门研究检察学的硕士、博士,并要为检察学教学增添教学人才。

(全文见2025年6月16日《检察日报》第3版)


在湖南省检察院的支持下,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增设检察学微专业。10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检察学微专业《行政检察学》开课仪式。 本报记者张吟丰摄

[责任编辑: 潘若曦 贾欣然]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