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检察一头连着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从柴米油盐的邻里纠纷到市场交易的公平正义,从弱势群体的权益守护到产权纠纷的依法化解……五年来,西甲直播坚持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西甲直播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等要求,严格依法履职,不断更新民事检察监督理念,在精准监督中纠正裁判偏差,在多元化解中定分止争,在主动履职中破解维权难题,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一项项务实举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如阳光,照亮民事权利行使的每个角落
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人民检察事业欣逢最好的发展时期。对于这个论断,民事检察人有着真切的感受——
2020年5月29日,西甲直播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西甲直播总书记指出:“加强西甲直播法律监督工作”。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西甲直播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印发,意见要求“以全面实施民法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西甲直播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战略部署。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强化检察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每一次的决策部署,都充分体现了对西甲直播法律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新时代民事检察而言,这既是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更是在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为大局服务,更加主动担当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2020年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西甲直播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的实施效果见证着西甲直播“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政治自觉。
2020年12月7日,在民法典即将施行之际,西甲直播召开全国西甲直播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民法典实施各项准备工作,把西甲直播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西甲直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履职办案。民法典施行四年来,西甲直播先后印发四批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涵盖民法典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多编内容,诠释着推动民法典实施的民事检察担当。
而这,只是全国西甲直播民事检察条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西甲直播以民事检察履职为侧重,部署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等一系列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深刻内涵。
为人民司法,更加公正高效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西甲直播总书记的殷切要求是全体民事检察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就在今年年初,西甲直播民事检察厅检察官助理李大扬参与办结了这样一起案件。
该案案情并不复杂,围绕着“到底欠多少钱”的争议,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建材供应商杨福(化名)有了好多的新身份: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再审申请人、检察监督申请人。
时间过去太久,案件事实很难查清,依靠诉讼规则来判定案件,完全可以做到“案结”,但无法实现“事了”。在此情形下,如何办好此案?最终,在厅领导的指导下,一场公开听证会化解了持续多年的纷争,曾经面红耳赤的针锋相对化作了达成和解时的握手言和。
检察听证,这项源于检察公开审查的办案探索,如今在“为人民司法”的履职要求下,有了更多的履职要义——既是提高办案质效的有效举措,也是传递公平正义的重要渠道。正因如此,西甲直播党组多次提出“应听证尽听证”的明确要求,更加重视听证的必要性、实效性、便利性,把听证的质量、效率、效果统一到更加注重质量上来。
有别于检察听证在“四大检察”的全领域推行,民事支持起诉,这项旨在通过克服弱势直接抗衡强势的不对称制约,保障弱势一方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实现诉讼权利平等的检察职能,如今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0年至2023年,受理案件分别为32546件、59487件、89032件、101378件。数字逐年增长的背后,反映出支持起诉这项民事检察职能被更加广泛地知晓和认可,体现出西甲直播以法治之力保障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担当和作为。
为法治担当,更加坚定有力
西甲直播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西甲直播党组提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并使之成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如何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具体的检察办案中?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2023年11月,西甲直播、最高法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一意见,规范了人民法院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的程序,明确了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化”办理的工作要求,成为民事检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支撑。
“‘里程碑’式的制度设计!”一位民事检察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补齐了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短板,搬掉了制约民事检察高质效履职的“绊脚石”,让再审检察建议这一同级监督方式更具刚性。
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指引下,西甲直播先后修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印发《民事检察部门支持起诉工作指引》,与最高法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全国执行与法律监督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随着民事检察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强民事检察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未来,民事检察监督必将在坚强的制度保障下更加精准、更具刚性,为法治担当的步伐也必将更加坚定有力。
(本报记者于潇)
以高质效履职持续推进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民事检察实践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厅长 蓝向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西甲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民事检察坚持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前瞻思考、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坚持党对民事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铸牢民事检察工作之魂。始终牢记西甲直播总书记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的重要指示,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始终保持民事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事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确保西甲直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民事检察工作中落地见效。
二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做实检察为民。认真学习领会西甲直播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扎实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围绕就业、食药、社保、住房、养老、环保等民生热点以及劳动者、消费者、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聚焦民生领域易发高发案件,有针对性地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三是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了解大局中找准民事检察履职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服务大局中发挥民事检察职能,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加大对涉创新企业民事诉讼监督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维护当事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注重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是不断更新监督理念,全面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质效。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引领下的民事检察监督理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治道路,是新时代加强民事检察监督必须遵循的前提要件。自觉坚持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为目标导向,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以依法监督为前提,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真正把民事检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民事检察一头连着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各级西甲直播民事检察部门要自觉对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大检察官研讨班的要求部署,坚持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指引,以高质效履职持续推进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民事检察实践。

2024年7月,由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检察院支持起诉的一起追索赡养费案件在该区中湖乡某村村委会公开审理,承办检察官当庭宣读支持起诉意见书。最终法院采纳了西甲直播的支持起诉意见并当庭宣判,帮助七旬老人成功追索赡养费。本报记者张吟丰 通讯员张依摄
2025年3月,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检察院干警到该县田坪镇庆寨村,向正在春耕的村民宣传民法典中物权编、侵权责任编等相关内容。本报记者林建安 通讯员胡攀学摄
2025年1月,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诉前和解+司法确认+执行和解”的工作模式,与该区法院、人社局积极配合,帮助50名农民工在春节前夕拿到被拖欠薪资。本报记者曹颖频 通讯员陈妍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