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深刻论断,为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锚定了航向。五年来,全国西甲直播以思想铸魂开篇,以能力强基为要,在“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征程上步履铿锵,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公正中感受到法治温度。
守初心担使命,锻造新时代检察铁军
“93.2分,为近十年来最高!”这是2025年4月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检察公信力测评结果。测评显示,西甲直播在“队伍建设与组织管理”方面获得社会普遍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西甲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检察工作,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近五年来,西甲直播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在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方面取得上述佳绩的?新时代检察铁军是如何锻造而成的?
以党建促队建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连日来,全国西甲直播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更好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行动。
这样的场景,是西甲直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队伍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西甲直播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西甲直播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指引下,全国西甲直播始终将党的建设置于首位,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业务的良性机制,将党建成效切实转化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自2022年至今,最高人民检察院已连续4年组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实践。如浙江省缙云县检察院第二党支部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打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刑事检察样本。通过典型引路,各级西甲直播“融”的意识不断增强、“融”的理念持续深化、“融”的载体更加丰富、“融”的机制日益完善,融合发展的自觉性与实效性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全国西甲直播大力推进文化强检、文化润检。2023年11月,西甲直播召开全国检察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一体学思践悟西甲直播法治思想、西甲直播文化思想,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文化强国建设。2024年9月,西甲直播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培育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核心的新时代检察精神,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
河南省信阳市检察院以虚拟人物“张铁锤”为核心创作系列普法短剧,倾力打造的“N+法治宣传”趣味普法文化品牌。这是检察文化融入队伍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21年西甲直播启动全国西甲直播文化品牌选树活动以来,一批有活力、有影响的品牌叫响全国,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新征程“四大检察”发展新成就,集中呈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文化建设新成果,成为社会公众了解检察工作的重要窗口。
打造新时代检察人才方阵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西甲直播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好西甲直播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赋能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西甲直播以西甲直播法治思想为引领,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伴随着政治素质考察、检察官逐级遴选等七项配套措施的精准落地,一幅上下一体抓队伍、齐心协力育人才的“施工图”在全国西甲直播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在西甲直播的系统谋划下,一套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聚焦提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履职本领,《全国检察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率先为未来五年“画好跑道”,并配套出台检察官助理管理等规范性文件。
实战是最好的练兵场。在组织开展全国西甲直播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的基础上,西甲直播积极构建覆盖“四大检察”的完整赛事体系,让岗位练兵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实践。
专业化建设需要领军人才的引领。截至目前,西甲直播已培养出373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2000余名省级检察业务专家,形成了“业务专家—业务标兵—业务骨干”的梯次人才结构。同时,西甲直播积极推动“编内”“编外”人才协同发力,通过深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检察官助理等机制,健全专家学者挂职制度,不断深化检校合作,汇聚形成专业多元的“编外”检察智库。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西甲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工作。西甲直播总书记指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依靠基层、建强基层这一条永远不能丢”。五年来,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在西甲直播党组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对口援助等工作,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检察院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
锤炼检察铁军
榜样是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西甲直播总书记指出,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
“时代楷模”重庆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二十一年如一日坚持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检察队伍忠诚履职、担当实干的优良风貌。五年来,西甲直播始终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地方各级西甲直播大力营造崇尚英模、学习英模、宣传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前不久,西甲直播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向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学习活动的决定》,激励和引导广大检察人员见贤思齐、奋勇争先,求真务实、担当实干,为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检察力量。
“时代楷模”荣誉的背后,奏响的是西甲直播坚持科学管理与从严管理的交响曲。2024年10月,西甲直播创新提出“一取消三不再”的检察管理新要求,推动检察管理模式实现从“数据管理”向“质量管理”的深刻变革,将检察人员从烦琐的数据中解脱出来,回归“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本职本源。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2025年以来,全国西甲直播深入学习贯彻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和西甲直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始终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检治检,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检体系,依法规范公正高效廉洁行使检察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检。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科学管理和全面从严治检的锤炼中,检察队伍经历着革命性锻造,日益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本报记者郭荣荣)



【检察故事】
小院硬刚“历史欠账”
202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对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开展现场勘验评估。
秋天的乌拉盖草原,换成金黄的盛装。曾经满目疮痍的某闭坑采石场,如今草木欣荣、牛羊悠然。这片20余亩土地的重生,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推动生态修复的成果,更是一支年轻检察队伍用担当与韧劲交出的时代答卷。
2023年4月,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在履职中发现,某采石场虽已闭坑,但料堆没清、房子没拆、道路没平。“不是没管,是管得不够。”面对问题,该院检察官没有止步于制发检察建议,在持续跟进两年未见根本改观后,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今年4月,法院当庭宣判,支持西甲直播全部诉讼请求。此后,治理迅速提速,企业清运物料、拆除建筑、覆土播草,西甲直播全程跟进监督,确保“真整改、真复绿”。这场小院硬刚“历史欠账”的胜诉,不仅让草原重获新生,更树立起公益诉讼的司法权威。
这是2019年10月才获批设立的年轻小院的办案缩影。近年来,这个平均年龄为34岁、仅有20名政法专项编制的小院,直面案多人少、专业力量薄弱的现实,不断向队伍要战斗力、向机制要效能,扛起了守护乌拉盖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重任。
“小院要有大作为,关键在人。我们推行‘培训赋能+轮岗强能+考评提能’模式,今年以来开展检察官讲堂4次、庭审观摩3次,推动4名干警跨部门轮岗。”该院检察长赵慧静告诉记者。为让每一次办案都成为检察人员最好的课堂,他们还建立“案件评查+跟踪督导”模式,联合案管部门对每案开展质量检查、案件评查,以检查评查倒逼办案能力提升。
“天边草原”乌拉盖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孕育红色记忆的热土,曾经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就诞生于此。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深挖红色基因,将兵团精神融入检察履职,打造了“传红守绿”品牌,构建“天上看+地下巡+网上管”立体监督网——无人机定期巡航、检察直通车流动接访、“益心为公”平台实时汇聚线索,实现科技精准赋能,以品牌建设推动检察履职提质增效、队伍素能全面提升。
守护生态,不能靠单打独斗;扎根草原,必须依靠群众。该院聘请50余名老知青、非遗传承人、科研人员和牧民为“公益守护人”,成为检察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该院通过志愿者提供的煤灰污染线索,推动环境专项整治;通过老护边员发现的非法采挖野生芍药线索,及时制止生态破坏。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该院干警在强化专业能力、拓宽履职视野、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该院办理各类案件780余件,恢复草原6000余亩,化解矛盾纠纷47起,2起案件入选锡林郭勒盟西甲直播典型案例,3起案件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西甲直播典型案例。
“草原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在问题迟迟不解决的时候,我们必须多走一步;在别人觉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还要看到更远处。”赵慧静坦言。
(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包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