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子长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王文喜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推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贯通推进“三个管理”。基层检察院作为直面司法办案、直面人民群众、直面矛盾纠纷的“最初一公里”,也是抓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法治担当,不折不扣狠抓贯彻落实。陕西省子长市检察院以推动业务管理精细入微、案件管理井然有序、质量管理严格高效为抓手,以多办案、办好案的实际成效,答好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全面提升办案质效这一新时代检察命题。
坚持加强业务管理,为检察工作“凝魂”
业务管理是检察工作的基础。坚持以业务管理为总体规划布局,紧贴党委中心工作、群众急难愁盼和社会治理堵点难点,结合子长地域特点制定并落实相关方案,管理重心从单纯关注数据升降转向全面推动质效提升,管理导向也从依赖数据考核转向依法全面充分履职,彻底改变了“盯着数据干”“围着排名转”的惯性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呈现“三个管理”的优化举措,将会商研判重点放在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和重要业务态势的质效分析上,深挖数据背后的原因,并结合主题教育、业务培训和典型案例,将其转化为提升办案质效的动力。同时,建立“政治+业务+纪律”多维评价体系,把办案质效和典型案例培育等工作纳入考核,形成了“考实、评准、用好”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干警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使业务管理更加精准,服务保障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加强案件管理,为检察工作“强基”
案件管理是业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明确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以及案件管理部门等各主体在“三个管理”中的职责定位,构建从立案到结案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实施案件质量评查、风险预警和瑕疵案件倒查,并对办案节点进行常态化巡查与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有效提升了案件质量,减少了瑕疵案件。依托数字赋能,建设智能办案辅助系统,嵌入法律文书自动生成、类案推送、量刑建议参考等功能,同时与公安、法院、行政机关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显著提升了办案效率与管理水平。推行文书报备制度,确保关键法律文书在提交前经过严格审核,进一步提升法律文书质量,有效提升了办案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效率。
坚持加强质量管理,为检察工作“筑力”
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始终坚持将“三个善于”贯穿办案始终,切实当好依法履职办案的“能工巧匠”,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针对个别业务部室只有1名员额检察官的情况,创新采用集中核查方式,由检察长和副检察长牵头组成核查组,对每一起案件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度核查,做到“每案必核”。每月发布核查清单并汇总分析,对重点案件、重点领域组织集中评查,探索与兄弟院交叉评查,并引入第三方参与,通过数据分析研判找出影响案件质效的症结并落实改进措施,提升办案精细化水平。落实案件研讨制度,规范检察官联席会议、听证会、检委会讨论流程,开展“订单式”培训、“导师制”和跨部门轮岗,干警素能显著增强,能够有效应对新型犯罪和公益诉讼等复杂案件。严格执行“三个规定”,防范廉政风险,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中加强“三个一体化”办案,做好质量把关,案件质量稳步提升,打造优质高效的“检察产品”,实现实体公正、程序高效、效果可感。
每一个高质效案件,既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通过贯通推进“三个管理”,以案件质量检查评查为切入点,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强化案件管理效能、夯实质量管理根基,使三者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业务管理精准度、案件管理规范性、质量管理实效性实现整体跃升,形成了高质效办案的良性循环。
(文稿统筹: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