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26.1%、15.6%,破案数、抓获数分别同比上升44.7%、84.4%,平安建设满意度位居陕西省第一;2022年1月至6月,发案数、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35.5%、13.9%,破案数、抓获数分别同比上升10.9%、300%……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全域无诈”创建工作,反诈工作实现“两降两升”。
“反诈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工作中我们注重‘严打精防实治’,坚持全链条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全维度强力挤压犯罪空间、全领域有效铲除犯罪土壤、全方位常态推进预警宣传防范。”安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范永斌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四级书记齐抓反诈
红椿镇位于安康市紫阳县西北部,辖10个村两个社区,人员流动频繁,2020年发生9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度反诈工作形势严峻。
然而如今的红椿镇,“不听不信不转账”“不要相信‘网络刷单’”……反诈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电子屏上循环播放反诈小视频,甚至连纸巾盒上都印有反诈提示。截至目前,红椿镇已经连续600余天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案。
在镇党委书记汪泽海看来,红椿镇反诈成效明显,同安康市一直以来坚持的“四级书记抓反诈”密不可分。
安康市针对部分单位政治站位不高、协同联动不够、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严格实行“四级书记抓反诈”,市委书记抓统筹,县(市、区)委书记抓协调,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专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抓防范,并逐级签订“军令状”。
范永斌说,通过书记主抓,提高了打击治理领导力,确保有机构办事、有人干事、能干好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
目前,安康市已高标准建成市级反诈中心1个、县级反诈中心10个、镇级反诈工作站138个、村级反诈工作室1925个,落实公安专职民警230名,实现了四级反诈体系建设全覆盖;依法高质量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686件,组织线下返还仪式76场、返还资金3000余万元;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无缝衔接的治理网格,组建反诈宣传队1358支、网格宣传员15417名、反诈志愿者39269名。
部门协同汇聚合力
“我要汇款!”7月6日上午,家住安康旬阳的郑大爷急匆匆联系银行客户经理,要将其大额存款全部转账。
这引起银行工作人员警惕,便给辖区派出所打电话报了警。民警调查得知,郑大爷接到一个假冒“某地警方”的电话,被骗后准备将其存款全部转给对方。随后,旬阳警方紧急干预,实施预警劝阻和止付冻结,与辖区几家银行密切协作,避免经济损失103万元。
“警银”联动,只是安康市通过部门协同提高打击治理执行力,开展反诈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以来,安康市不断健全完善联动协同共治机制,解决治理力量分散、反制手段过软、制度机制不全等问题。
安康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3家运营商、6家银行入驻市反诈中心,推动“全民反诈”常态化机制化;通信运营商建立“警通”联动机制、数据交换机制、常态研判机制,全覆盖发送反诈提醒短信450万余条,协助打掉“开贩卡团伙”12个,收缴“黑卡”4.7万张,查处“内鬼”36人;金融单位创新“警银”联动机制、“黑名单”共享机制、“黑灰产”治理机制,2021年清理存量账户50.8万个,管控可疑账户2.3万个,纳入“黑名单”管理银行卡1302张。
全民反诈蔚然成风
安康市针对公众参与渠道不广、群众防范意识不强、部分群体防范能力较弱等问题,建立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三线”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开展常态化防控。全市24807名党员、5468名人大代表、25778名中心户长挺身一线,累计预警53.4万人次,及时止损3000余万元。
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依托“职工法律援助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载体,开展“问是否参与兼职刷单、问是否参与投资理财、问是否参与网络赌博”“看手机是否安装反诈App、看是否点击不明链接”“签订不参与网络电信诈骗承诺书”的“三问二看一承诺”活动。2021年劝阻13.5万人次,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向低收入职工、无业人员、中年妇女渗透。
在安康全民参与反诈蔚然成风。市民群众自觉当好反诈防诈“志愿者”,运用身边人、身边事向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广泛宣传,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号”传递信息、介绍经验。2021年安康市群众反诈知识知晓率达96.86%,“无诈村(社区)”覆盖率达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