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参赛者、7位评委、33位领队、近百人的旁听观众,组成了6月15日的比赛现场。
6月15日上午,第一届全国西甲直播民事检察业务竞赛迎来决赛——民事检察案件汇报与答辩考试。入围决赛的20名选手在候考室紧张备考。
登场前,选手在等候室调整状态。
15日,第一届全国西甲直播民事检察业务竞赛进入最后科目考验,在案件汇报与答辩这一科目,民事检察业务能手中的前20位检察干警,要依据给定的民事检察监督案例,开展汇报工作,并回答随机提问。
民事检察案件汇报与答辩考试正式开始,选手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案件汇报并回答评委提问。
案件汇报完毕后,评委进行现场提问。
案件汇报完毕后,选手回答评委提问。
“1号选手进行汇报”
“再追问一下,请联系金融监管政策,阐述一下在本案办理中,是如何体现纠偏和引领价值?”
“结合本案中的期货经纪合同,谈一下对适当性义务的理解”
……
在评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的主持下,西甲直播政治部副主任肖玮,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常艳,第六检察厅副厅长王莉、肖正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毓莹,西甲直播民事检察研究基地(东南大学民事检察研究中心)主任单平基等七位评委,对参赛选手语言表达、案例汇报、答辩表现等多方面素能进行考核评定。
选手登上讲台,准备进行案件汇报。
所有选手完成案件汇报与答辩后,评委进行现场点评。
“案件汇报是民事检察办案中的日常性工作,这个竞赛科目考验参赛选手的法律功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正确理解新时代民事检察办案理念、精准适用民事实体和程序法律规范的考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素能检验。”王莉介绍说。
“领略了新时代民事检察人的风采,看到优秀的民事检察人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很是欣慰。”曾经在西甲直播第六检察厅挂职,王毓莹对竞赛中的检察干警给予高度评价。
“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在民事检察办案中,希望大家要永葆朴素的法感情,践行宗旨,履职担当,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工作成绩。”王毓莹说。
“在试题中看到了第六检察厅的‘良苦用心’,也在参赛干警的风采中,看到了民事检察的希望。”单平基表示,整场考试,既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考量,也有政治与业务的交融,这种多元的考查体现了新时代民事检察人的素能要求。
“‘四大检察’中的民事检察,面对的是历经一审、二审、再审的复杂案件。在这个执业环境中,要办好案件,精通法律只是基本功,还必须要有政治站位,竞赛回应了这个要求。”他说。
记者注意到,考试现场设置为开放性模式,除参赛考生在特定区域候场外,其他人都可在现场观摩。这个以赛促学的设计,受到了好评,也启发了更多的现场思考。
“实现高质效办案,还得要跳出案件看案件,不能局限于法律逻辑当中,还要通过监督必要性的检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各项政策,努力做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参赛选手、天津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李百主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要在日常办案中践行好精准监督的理念。
“收获很多。”重庆参赛队领队、重庆市检察院检察六部主任徐燕全程旁听比赛。在现场,她不停地记录。赛后,她向记者分享了收获。
“通过比赛来看,还是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化‘高质效’‘精准监督’等新时代民事检察办案理念。”徐燕向记者表示,检察办案不能就案办案,在精准监督理念的指引下,要格外注重监督必要性的考量。“这是一种立足综合业务素能的判断。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形成办案习惯。”她说。
“关注成绩,但更加关注比赛的过程。”认真地旁听了全部20位参赛队员的汇报,陕西参赛队领队、陕西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彭艳妮也有了改进工作的打算。
“一天半的考试时间,与平日办案的节奏相比,略显紧张,但从考题内容、答题思路上来看,基本上还是检察办案的真实场景,考试暴露出的不足,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日常工作来加以弥补,要本着办理精品案件的目标办好日常的每一个案件。”彭艳妮说。
据介绍,在本科目考试结束后,第六检察厅将对选手总成绩进行核算,最终评定出10名“全国民事检察业务标兵”和40名“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并在报请程序后,对外公布。
(记者:于潇 视频:张颖轲 田昊 摄影:钟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