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直播

西甲直播

一体学思践悟西甲直播法治思想、西甲直播文化思想|云南禄劝:检察公益诉讼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时间:2025-07-07  作者:王翠云?杨茹?姚辰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不能让长征“火种”熄灭

云南禄劝:检察公益诉讼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云南省禄劝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周恩来及干部团路居旧址查看修缮工作进度。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隐匿于层峦叠嶂与潺潺溪流之间。岁月流转不息,皎平渡口、“红军洞”、木克红军壁画等大量红色遗址,将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的记忆和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凝聚沉淀于此。

“如何发挥检察职能,促进这些文物得到系统保护,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禄劝县检察院检察长张淙说。近年来,该院以保护“红军洞”为起点,构建“排查—监督—治理—传承”的红色资源保护机制,持续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红军洞”烈士遗骸“归家”

盛夏的午后,位于禄劝县九龙镇的“红军洞”烈士陵园松涛阵阵,庄严肃穆。日前,昆明市、禄劝县两级检察院的检察官来到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重温红色岁月,缅怀长眠于此的21名红军烈士。

1935年5月,红三军团在长征途中经过禄劝县,留下了多名伤员。伪区长带领一些土豪劣绅挨家挨户搜查红军伤员,将其中12名红军战士残忍推入金钟山一落水洞内杀害。为纪念这12名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当地群众将这个洞命名为“红军洞”,并在1976年修建了纪念碑。

2021年,禄劝县检察院在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时,发现“红军洞”烈士纪念设施存在管理保护不到位、红军烈士遗骸未得到妥善安置等问题。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后,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开展专项保护工作,再次清晰整理红军长征路过此地的历史文化档案,并对烈士遗骸重新妥善安置。

“检察院作为此次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参与了编制遗骸清理、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等14个改扩建项目方案,并参与协调争取保护资金。”禄劝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李勇珍告诉记者。2022年5月,该县启动了“红军洞”烈士遗骸搜寻与鉴定工作,陆续挖掘出洞671块骸骨,并对骸骨进行了系统性科学研究鉴定。

2023年5月,九龙红军烈士洞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了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烈士遗骸就地妥善安置。

如今,“红军洞”作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和学生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

路居旧址展新颜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我们红军要过江,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红军真顽强……”1935年5月,3万名红军经禄劝县皎平村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取得了长征途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胜利。

渡江前,中央军委纵队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街,毛泽东同志路居在界牌村汪姓老乡家中,周恩来同志和红军总部住宿在“白家大院”,朱德同志住宿于“李家大院”。这些旧址陆续被申报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周恩来及部分干部曾居住的房屋风化严重,部分墙体开裂、倒塌,门窗毁损,房屋前杂草遍布,现场未见文物标志说明对文物保护范围进行划定。”李勇珍介绍,经实地勘察并邀请文物专家研判认定,周恩来及干部团路居旧址为传统土木结构,因年久失修,房屋的墙体5处开裂,2处大面积破损倒塌,瓦屋面木椽糟朽脱落,前檐柱、檐柱、中柱倾斜严重。

2024年10月,禄劝县检察院向有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职责,对涉案文物标志说明不完善、房屋毁损等问题进行整改。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随即进行整改修缮。截至今年6月,修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并完成展陈布置。

“我们还邀请了文物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跟进调研整改情况,确认行政机关已全面履行职责,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李勇珍说。

点燃“金沙圣火”传承长征精神

这些散落山间的红色印记,不仅是禄劝作为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更是禄劝检察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2022年,禄劝县检察院创建“金沙圣火”检察文化品牌——“金沙”象征着禄劝独特的红色历史坐标,“圣火”寓意革命精神的代际传承。“目的是将长征精神深度融入检察队伍建设,打造‘红色文化长廊’,让干警在耳濡目染中筑牢信仰根基,激发奋进力量,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谈起创建这个检察文化品牌的初衷,张淙说。

一个个涉红军文化遗址保护案件的成功办理,也是一次次红色精神的传承接力。近年来,在“金沙圣火”检察文化品牌的引领下,禄劝县检察院全面梳理县域内长征沿线14处重点遗址,形成包含保护现状、风险评估、责任主体等内容的专项报告,为红色遗址保护绘制系统“路线图”。该院通过磋商、制发检察建议、联合巡查等形式,推动14处遗址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保护”,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划定保护范围,常态化开展巡查。

“红色文化遗址要保护好,但更关键的是要利用好,把精神传承下去。”张淙表示。该院在履职中注重司法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守护文化遗址促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2024年,在办理周恩来及干部团路居旧址保护案过程中,该院推动修缮工程与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文化展示功能同步实施,利用“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复合监督模式,同步解决旧址古树养护难题,实现“保护一处遗址、活化一片文化”的综合效果。

(本报记者王翠云 通讯员杨茹 姚辰)

[责任编辑: 张雪莹 潘若曦 朱晓然]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