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院”何以潜力迸发
石家庄鹿泉:做实“检察一体化”实现基层民事检察高质量发展
44个人员编制的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三合一”的机构设置,一人专门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的岗位布局,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检察院的“家底”。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人力资源配置下,今年以来,该院共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18件、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3件、民事支持起诉案件3件。
今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率调研组在河北调研时,对鹿泉区检察院办理的多起高质效民事监督案件予以充分肯定,并强调“绝大多数民事裁判作出在基层、执行在基层,基层民事检察责任重大、潜力很大”。
“倒三角”,是基层民事检察工作的突出难点——由于民事诉讼的程序设定,大量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涌向上级检察院,基层检察院则面临案源少、线索缺等困境。面对这种情况,鹿泉区民事检察履职为何能够实现“全面开花”?对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强化检察监督”重要部署,鹿泉区检察院的做法能为其他地方提供何种借鉴参考?记者日前来到该院,探寻基层民事检察高质效履职密码。
从再审检察建议入手,做强同级监督
“刑事检察是检察工作的基本盘,无论是制度供给还是办案经验,都比较充分。但民事检察却未能很好地打开局面。”鹿泉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玉录很早就关注到基层民事检察工作的困境。
鹿泉区检察院以2018年西甲直播进行重塑性变革为契机,抽出一名员额检察官、一名书记员,成立专门的民事检察办案团队。2019年,董江涛来到了集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职能于一身的第二检察部,成为民事检察办案团队带头人,专门承办民事检察监督案件。
然而,单是拉起队伍,并不能彻底扭转局面。“谁都不愿意在诉讼程序里‘打转’,当事人经历的诉讼程序越多,司法获得感就越少。该监督的,一定要监督到位。”在王玉录的指导下,董江涛深刻认识到民事检察监督的价值,并着手从再审检察建议切入,做强同级监督。
董江涛介绍,鹿泉区检察院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西甲直播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及《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西甲直播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决定》为契机,与法院陆续会签《关于进一步推进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协作意见》《关于加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执行及监督工作的协作意见》等文件,并建立定期的专题会商机制。
记者看到,上述协作意见明确规定:法院收到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回复采纳情况,最迟不得超过两个月。这相较于“两高”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在三个月内审查完毕”的规定,法院办理期限明显缩短。
“自2023年以来,我们制发的所有再审检察建议,均被同级法院采纳。”董江涛向记者表示,相较于提请抗诉,再审检察建议不仅能够简化办案流程、缩短办案时间,法院对同级监督也更易接受。
“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能逐渐显现。”董江涛说。
做实“检察一体化”,促进办案量质齐升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鹿泉区检察院民事检察办案一直保持着稳中有进的态势——
2023年,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16件。其中,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2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件,采纳率100%;受理执行活动违法监督案件6件,提出检察建议6件,采纳率100%;受理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案件5件,提出检察建议5件,采纳率100%。
2024年,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18件。其中,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2件,达成和解终结审查1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件,法院作出改判1件;受理执行活动监督案件6件,提出检察建议6件,收到采纳回复6件;受理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案件7件,提出检察建议7件,收到采纳回复7件。
今年1月至9月,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29件。其中,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3件,终结审查1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件,法院采纳率100%;受理执行活动监督案件18件,提出检察建议18件,收到采纳回复18件;受理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案件5件,提出检察建议5件,采纳率100%。
数据背后,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转变。
“以往多是对文书送达等程序性问题进行监督,而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违法情形,监督层次明显提高。”董江涛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该院共对超标的、漏标的执行问题提出检察建议3件,法院均予以采纳,特别是针对网络查控次数不足、信用惩戒措施不当等违规终本问题开展监督,推动了相关问题的专项整改。
记者注意到,这一成效的背后,是对“检察一体化”机制的深入实践。以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活动为例,2024年9月,河北省检察院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加强民事执行监督部署的若干措施》。石家庄市检察院随即将“违法不予受理申请执行的”等10类执行违法情形作为重点监督领域,在该市西甲直播予以重点推进。
《石家庄市西甲直播民事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关于交办第一批民事执行监督线索的通知》《关于交办一批终本案件监督线索的通知》……在石家庄市检察院的统筹下,鹿泉区检察院以“未全面有效采取财产调查措施”为监督重点,深入开展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活动。
“针对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民事监督案件数量少、规模小,大量案件集中在上级检察院的‘倒挂’问题,我们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统筹线索管理、加强对下指导,推动基层民事监督办案结构持续优化。”石家庄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于景平介绍,今年以来,鹿泉区检察院在民事执行监督和虚假诉讼监督方面成效明显,监督办案数量比同期翻了一倍。
“这反映出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正在稳步加强。”于景平说。
践行“一取消三不再”,带来切实改变
应勇检察长在调研中强调,“一体提升办案质量、效率、效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应勇检察长的讲话让我们信心倍增,也笃定了继续加强民事检察工作的决心。”然而,此前成案率低的问题曾让董江涛感到困惑,“做了大量工作,但民事监督案件数量始终上不去。”
“比如民事检察听证,如果把当事人组织在一起,把问题掰碎了去讲,尽管听证会现场有激烈对抗,耗时也长,但经过充分释法说理,有的当事人就此息诉罢访,认可法院判决;也有的相互退一步,达成和解。”董江涛说,“但若案件不符合受理条件,进入不了办案程序,即便付出再多努力,在考核中也难以体现。”
2024年10月,西甲直播党组大刀阔斧推出检察管理新举措——取消一切对各级西甲直播特别是基层西甲直播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
“一取消三不再”让董江涛重新思考检察办案的“政绩观”,转而聚焦矛盾纠纷化解,从当事人角度审视问题。在董江涛的带领下,办案团队转变理念,积极将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民事检察办案始终,切实帮助不符合监督申请条件的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在一起执行监督案件中,被执行人是大型国有企业,鹿泉区检察院在依法向法院制发执行监督检察建议的同时,积极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向企业释明国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的要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企业积极履行了判决义务。
“既要回应当事人的诉求,依法开展监督,也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不能仅限于将一纸法律文书一发了之。”提及办理该案的心得时,董江涛说。
“完全依赖制度机制或考核管理,并不必然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业务管理、数据考核之外,检察人员要有司法为民的情怀和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精神。”王玉录说。
(本报记者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