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保证数据真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的分析研判功能,对履职办案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找准影响检察办案质效的“症结”,为高质效履职办案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参考和依据——
着力抓实“三个转变”深化办案质效分析研判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落实业务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检察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抓手。“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调整为“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名称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分析研判内容的较大调整,更加突出分析研判的价值在于有效促进办案质效的提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围绕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在作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的同时,部署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作为业务管理重要内容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面临转型,从过去的“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调整为“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体现了检察管理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而是向“三个管理”转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强调,作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不是不要数据,更不是不抓管理。要在保证数据真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的分析研判功能,对履职办案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找准影响检察办案质效的“症结”,为高质效履职办案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参考和依据。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促进高质效办案,亟须我们边思考、边实践、边完善。
准确把握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面临的新要求与挑战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落实业务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检察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抓手。“一取消三不再”之后,原来以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为重要内容的分析研判工作必然面临改革,“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调整为“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名称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分析研判内容的较大调整,从原来偏重对各类数据、指标的简单比较分析转向注重分析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更加突出分析研判的价值在于有效促进办案质效的提升。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引领、促进检察业务整体管理质效,具体作用与要求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参考。透过质效分析,宏观上研判检察业务工作发展态势,中观上分析各地西甲直播的特点和实际差异,微观上总结类案发案特点和规律。二是为业务指导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通过紧贴业务特点,将各业务条线工作的动态变化及时准确呈现出来,为业务部门开展对下指导提供数据依据。三是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检察办案质效的量化呈现,反映社会治理薄弱环节,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为一线人员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升级完善检察业务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提高案件信息填录自动化水平和网上办案效率,减轻一线人员工作负担,并动态共享数据分析成果,为各地分析研判工作提供借鉴。
围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新要求,各级西甲直播如何精准分析研判“三个重”,即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在明确不能用同一套指标适用于全国各地西甲直播的前提下,各院如何开展适合本院实际的办案质效分析,是当前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面临的新挑战。实践中,开展具体的办案质效分析面临三难,一是更为精准地发现问题难,分析研判要以问题为导向,目前系统报表及数据统计项,会产生海量数据,如何精准选题、如何精准发现问题,专业性要求高、实操难度大。二是更为精细地收集数据难,一些分析研判需要更深层次的数据,目前有些数据还无法从系统中直接提取,需要人工统计汇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撰写高质量的办案质效分析报告难,一份好的报告,要有数据支撑、典型案例、观点阐释、原因剖析、对策建议,才能为决策服务,这需要报告起草人员既熟悉各项检察业务,又精通数据梳理与分析,还要有较高的文字能力。
着力抓实“三个转变”深化办案质效分析研判
新形势下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高质效办案,注重抓实“三个转变”,促进各级西甲直播深入推进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转型。
转变分析思路,从按“业务分析”转变为按“三个重”分析。围绕“更加注重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分析研判”的具体要求,分析研判要围绕“三个重”即“重要业务态势”“重点办案领域”“重点案件类型”进行分析,既从宏观上分析业务工作的变化趋势,又从中观上聚焦重点办案领域的发展规律,还从微观上剖析典型案件的质效情况。一般来讲,重点案件类型聚焦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具体案件,比如,危险驾驶案件的不起诉情况、二审抗诉案件的判决情况等等。重点办案领域要分析西甲直播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权的情况,关注的范围比重点案件类型更广,多由若干个类案组成,可以是刑法分则的章节,比如,侵犯财产案件的发案趋势等等。重要业务态势是要坚持静态数据动态看,通过数据变化把握业务工作发展趋势,与案件类型和办案领域相比,范围更广。一方面,从重点案件类型到重点办案领域,再到重要业务态势,体现了从办案中产生业务数据,由点串线成面,从类案到办案领域,再到整体业务态势的逻辑递进关系;另一方面,“三个重”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实践中要根据分析的需要,灵活把握“三个重”的运用,比如,在季度整体的办案质效分析和专题性的办案质效分析中,重要业务态势的大小会不同,专题分析时的重要业务态势,有时在整体业务中只是一个重点办案领域,甚至只是重点案件类型,比如,对认罪认罚二审案件开展专题分析就是专题中的业务态势分析,但又同时是季度整体综合分析中的重点案件类型分析。
转变分析角度,从“围着数据转”转变为“盯着问题看”。要正确认识检察业务数据的价值功能,纠正“抓管理就是抓数据”的错误认识,业务数据是现象,数据反映出的业务态势和办案质效才是本质,要着力挖掘数据价值,找准影响办案质效的问题。影响办案质效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要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一是普遍性问题,比如,针对业务条线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持之以恒地关注、指导整改。二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如部分地区诉讼监督办案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就要及时关注。三是异常性问题,数据的忽高忽低反映出工作态势的大起大落,比如上半年个别地方出现的虚假诉讼监督办案变化异常,就要有敏感性,及时研判指导改进。
转变分析方法,更加突出分析研判、掌握动态、把握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改进工作的功能。要注重结合“三个重”特点运用好相应的分析方法,“重要业务态势”更关注横、纵向分析,通过对一定范围、一定周期乃至较长时间内的数据变化的分析,准确定位业务的“态”、把握发展的“势”。“重点办案领域”要注重找准数据和业务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组合分析数据来剖析相关办案领域的业务情况,围绕“推动做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通过业务数据分析来提示办案工作是否依法开展,是否还需进一步提升力度、改进质效。“重点案件类型”则要求更关注一些在类罪处理、类案监督等方面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具体类案的质效问题。
稳步推进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常态化、机制化
围绕落实西甲直播部署要求,要把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为抓管理、促业务、提质效的重要任务。结合各级院职责,探索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的有效举措。
纵向贯通,构建一体化联动机制。省级院要加强“统筹调度”,常态化推进全省办案质效分析工作,一是研判全省办案质效,围绕落实西甲直播工作部署和高质效办案开展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各业务部门跟进适时开展专题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二是健全分析研判制度,根据西甲直播相关要求,细化本省办案质效分析制度,完善规范性操作,为分州市院和基层院深化质效分析制度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组织强化数据监管,围绕业务数据真实、客观、准确要求加强指导,夯实办案质效分析基础。分州市院要发挥好“承上启下”作用,在常态化开展辖区办案质效分析的同时,加强对下业务指导。基层院要抓好“执行末梢”,基层院在抓好自身“三个管理”的同时,也要着力落实好上级院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提出的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开展好质效分析。
横向协同,形成分析研判合力。案管部门要牵头抓好分析研判工作,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有效形成合力,如针对前述“三难”问题和分析人员紧缺的困难,可以在深挖自身潜力的同时,充分运用现有资源进行“借力”,针对精准发现问题难,可以将案管部门牵头的综合分析与办案部门开展的专题分析相互借力,综合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可作为专题分析的选题进行深度研究,专题分析的成果可体现在综合分析中,使得综合分析更加饱满、有深度。针对精细收集数据难,可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完善系统,提升精细收集的精准性,同时,可以提高开展业务分析的计划性,特别是对长跨度、宽领域的专题分析,更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有计划地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提高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针对撰写高水平的办案质效分析报告难,一方面,要常态化加强培训、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提高分析研判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强化纵向、横向协作,上级院可以抽调人员组成分析专班,既完成较宏大的深度分析,又帮下级院培养人员。在部门间协作上,可以由办案部门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并提供典型案例支持,再由案管部门佐以数据深化分析研判。
探索符合本地特点的办案质效分析做法。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相应的业务态势和发案领域也会呈现区域性差异,在检察履职上也各有特点,各地可以在常态化开展综合办案质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办案履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分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进一步指导业务工作,比如,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西甲直播承担相应的重要生态环境检察保护职责,重庆市检察院在重庆三级院设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一体办理涉长江生态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各类检察案件,重庆市检察院围绕履职动态开展该类案件专题分析研判,研提对策,力促办案质效提升。再如,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围绕永川培育建设重庆城市副中心、渝西国际开放枢纽定位,探索构建了“一点一站一中心”检察服务体系。其中,“一点”即在全区23个镇街设立检察服务点,运用“检察+网格”机制,收集案件线索和检察服务需求;“一站”即在区工商联设立检察服务站,围绕涉企案件办理开展检察服务;“一中心”是指12309检察服务中心,将收集的线索和检察服务需求分流到各部门办理并反馈,形成检察履职服务地方大局发展的立体服务体系,该院定期组织专题分析研判其体系的运行成效和相关案件的办案质效,针对性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取得良好成效,被纳入区重点改革项目。
(作者为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