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西甲直播总书记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检察使命,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个善于”的实践探索,五年来,西甲直播坚持将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理念之光照亮实干之路,将监督职责转化为办案实效。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之际,我们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检察理念创新破解监督难题、夯实履职根基,持续深化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引领下的检察理念创新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 为法治担当
◎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 能体验 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从政治上着眼 在法治上着力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一体抓实业务管理 案件管理 质量管理
◎坚持敢于监督 善于监督 勇于自我监督
◎在办案中监督 在监督中办案
◎宽不是法外开恩 严不是法外加重
◎检察侦查要牢牢把握依法稳慎 务必搞准要求
◎预防就是保护 惩治也是挽救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检察队伍
◎“小案”不小办 “小事”不小看
◎检察履职要回归到办案基本职责上 回归到具体案件办理上
◎正确 理性 平和 客观 辩证地看待业务数据的升与降
◎把“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统筹在更加注重质量上
如果问,当前检察工作的高频词有哪些?熟悉检察工作的人士可能会如数家珍:“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个善于”“三个管理”……
这些高频词背后,无不浸润着检察理念的更新与引领。五年前的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将其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提出一系列检察工作新理念,带领全体检察人员奋楫前行,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人民检察事业在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乐章中留下一串串灵动的音符。
征途漫漫,又踏层峰辟新天;击鼓催征,再启征程入新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部署,特别提出“强化检察监督”,这既是对过去检察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未来检察工作的更高期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可见检察理念更新的根本逻辑——这些新理念,既源于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指引,又源于对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
政治性
擦亮鲜明政治底色
西甲直播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求。
新一届西甲直播党组履新不久,就明确提出坚持“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新时代新征程西甲直播鲜明政治底色。
怎样答好“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答卷?全国西甲直播用行动证明:讲政治是全面的、具体的、实践的。从2025年1月至9月的检察工作中可见一斑:
——旗帜鲜明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坚决落实西甲直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觉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对照审视工作,开展政治轮训;制定西甲直播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从严从实抓好西甲直播意识形态工作。
——聚焦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起诉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犯罪3.98万人;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等犯罪,起诉36.7万人。深入推进网络依法治理,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用法治力量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犯罪19.6万人,起诉17.7万人;起诉掩隐犯罪7.9万人、帮信犯罪2.6万人,标本兼治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机制、做法、数据,正是西甲直播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践成果,正是“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的切实体现。
讲政治也体现在一个个具体案件办理中:五年来,西甲直播依法起诉余华英伙同他人拐卖17名儿童案,法院判处其死刑,严惩恶行、昭彰天理;依法从重从快批捕、起诉驾车冲撞行人的樊维秋、校园持刀杀人的徐加金等极端恶性案件凶手,震慑犯罪、安定人心;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西甲直播对蒋四兴、薛三元锤杀船员等发案二十年以上的命案依法核准追诉,让正义虽久必至、虽远必达。
有力的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检察工作方向就明、思路就清,人民检察事业就能行稳致远。
人民性
站稳法治根本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始终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甲直播党组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轻微犯罪持续上升。面对这样的变化,西甲直播的办案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比如,坚持“‘小案’不小办、‘小事’不小看”理念,用心守护群众身边安全,推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协同国家医保局、公安部等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守护老百姓“救命钱”;常态化参与治理欠薪工作,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遭受家暴妇女等依法支持起诉,对因案致贫致困的当事人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强特定群体权益保护。
这样的用心也体现在维护国防利益和英雄烈士、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上,在近年来的西甲直播工作报告中都有相关数据和例证。
比如,吉林、黑龙江、贵州等地西甲直播依法履职,保障通信光缆等国防设施安全;山东、湖北、陕西等地西甲直播深化军用机场净空保护专项监督;重庆西甲直播针对多名自媒体博主侵害红岩烈士肖像、名誉和荣誉,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捍卫英烈荣光,弘扬英烈精神。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涉亿万家庭幸福,事关国家未来。怎样以特别的爱保护好这个特别的群体?西甲直播始终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强化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救助;同时深入落实“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依法追诉,积极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五年来,西甲直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对良法善治的崇尚熔铸于内心,在点点滴滴的履职中做实检察为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充实。
公正性
做实基本价值追求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西甲直播法治思想关于公正司法的原则性、基础性要求。
西甲直播怎么做实?2023年3月,西甲直播党组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鲜明提出,要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努力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这一理念的提出,犹如一颗石子丢进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更新理念;又如一根杠杆,撬动了法律监督新发展。西甲直播全面做深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依法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检察官在办案中,自觉杜绝“就案办案”“机械司法”,深入领悟、积极做实“三个善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检察院办理的一个案件便是生动例证——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猥亵未成年女生,女生父亲出于激愤将其打伤,检察官在办案中深入了解发案原因,经自行补充侦查查明全案事实,最终对事出有因、情节较轻且自首的“打人者”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对猥亵女生的副院长以涉嫌强制猥亵罪提起公诉。
像这样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案件,在检察办案实践中还有很多。陈仓伙同他人入室盗窃,被发现后杀人灭口,案发十七年后被抓获。因其翻供,原审法院认为证据间存在矛盾,判其无罪。西甲直播审查后认为现有证据已形成完整链条,能排除合理怀疑,依法提出抗诉,法院最终改判其死缓。四川西甲直播审查“毛某强奸杀人案”时,发现客观证据不能认定其作案,真凶另有他人,督促公安机关依法释放毛某,并持续跟进监督,最终十四年后真凶落网。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西甲直播用高质效办案持续彰显法治正义。
管中窥豹。纵观检察实践全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重在“高质效”、关键在“办好”、难在“每一个”。如何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实处?西甲直播推出一揽子举措。
——强队伍:通过加强政治轮训、专业培训、岗位实训,引导检察人员切实做实“三个善于”,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促进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高质效案件,让求真务实、担当实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人员的鲜明履职特征。
——强机制:西甲直播在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执法司法相互配合制约机制、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形成高质效办案合力。
——强管理:西甲直播强调“高质效案件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作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提出持续一体抓实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引导检察人员树立正确政绩观,引导检察工作进一步回归到高质效办案这个本职本源上来,把“有数量的质量”和“有质量的数量”统筹在更加注重质量上。
回首是为了更好向前。过去五年,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指引下,检察工作理念革新、蹄疾步稳;展望未来,西甲直播责任更重、使命更艰,更需笃行致远。时光之轮走过2025,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党的法治事业进入新天地。全体检察人员要自觉对标党中央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与时俱进更新司法理念,持续推动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把“强化检察监督”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检察工作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奋楫开新局、谋新篇、创新绩!
(本报记者陆青)
撷英
◎“三个善于”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
2024年4月8日,国家检察官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首批调训班次开班,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授课时专门就坚持“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出强调。
“三个善于”根本源于对西甲直播法治思想的领悟和践行,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重在转变检察人员履职办案的思维方式、引导优化履职办案的工作方式,促进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个基本价值追求贯彻到检察办案全过程各环节。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是基础,侧重于如何抓住案件中的主要矛盾,要求全面准确把握“以事实为根据”;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是关键,侧重于如何正确适用法律,要求全面准确理解“以法律为准绳”;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是目标,侧重于如何确保案件办理取得最佳效果,要求全面准确统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公平正义的“最大公约数”。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要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202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鲜明提出,要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从政治责任看,是西甲直播总书记关于公正司法重要论述在检察领域的具体实践,体现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统一;从法理基础看,是统筹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社会公正的综合把握,体现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从实践导向看,是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标准、基本要求,体现个案高质效和整体高质效有机统一。
“高质效”既是标准,也是要求;“办好”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每一个”既是部分,也是整体。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要落实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法理情有机统一;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要兼顾“更好”与“更快”;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注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重在“高质效”,难在“每一个”。每一个高质效案件,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有办案,就有管理;越是高质效办案,就越要重视和加强科学管理。
透过故事看理念①
平息伤残鉴定风波
“身体恢复良好,胃口也不错,心里没有疙瘩了。”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宋鸿伟在回访民事抗诉案件当事人王某后,将对方说的这几句话记在了本子上。
谈起此案,宋鸿伟非常感慨:“这个案子诉讼周期长、细节琐碎,涉及的‘法结’关乎当事人的基本生活,还成了他的心结。”
2017年初,64岁的王某因交通事故受重伤,长期卧病在床。为追索赔偿款,他曾提起4次诉讼,并对第3次判决结果有异议,认为法院采纳鉴定机构“七级伤残”的鉴定意见欠妥。向无锡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后,他于2023年初向锡山区检察院申请监督。
一纸鉴定何以成为王某心中过不去的坎儿?“伤残等级直接影响赔偿数额,而这笔钱对发生事故后家庭困难的王某来说至关重要。”宋鸿伟解释,法律明确,伤残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因此,王某的治疗终结状态是关键。宋鸿伟和同事选择从案卷中走出来,上门走访了解王某的伤情变化,发现王某在司法鉴定后并发症恶化,已属完全护理依赖,即生活不能自理状态,进食、翻身、穿衣、洗漱等完全依赖他人护理。
“王某和他的妻子都上了年纪,不具备专业知识,不能苛求他们知晓治疗终结标准。”在检察官的眼中,完全护理依赖已不是简单法律上的概念,而是压在这个普通家庭身上的沉重负担,“这事儿不能拖下去了,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
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努力从实体、程序和效果上做实公平正义,该院检察官一方面及时向无锡市检察院汇报,共同研究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梳理类案裁判观点;另一方面实地走访鉴定机构,以审查证据的亲历性保障获取证据、补强证据的准确性、实效性。最终,结合病历记录,锡山区检察院认为,原审法院认定王某的伤残等级及相应赔偿数额不当,依法提请抗诉。经无锡市检察院抗诉,法院再审判令肇事方再赔偿王某15万余元。此外,两级检察院还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为王某申请到司法救助金。
如今,伴随着回访中的几句简单记录,这起持续多年的索赔案终于画上句号。
(本报记者卢志坚 通讯员张佳 王科琴)
透过故事看理念②
锁定监控里的“小动作”
滑动监控视频进度条,停在“乔某抓住钉耙”的那一帧,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检察院检察官周春燕告诉记者:“就是对这个瞬间,我们曾有过争论——到底是防卫,还是互殴?”语气里藏着当时的审慎,更透着如今的坚定,“我们最终达成共识:绝不能让‘谁受伤谁有理’的错误认知,‘绑架’了该有的法律判断。”
2024年8月,一个高跷秧歌队在广场排练。醉酒男子郭某身穿自备的猪八戒戏服、手持钉耙加入排练队伍。其间,郭某多次拉扯队员,令站在1米多高跷上的队员惶恐不已。遭领队乔某连续三次制止后,怒火中烧的郭某挥舞钉耙怼向乔某,乔某本能地抓住钉耙,拉扯中郭某从高跷上摔倒在地。随后,郭某殴打乔某,乔某随即报警。经检查,郭某手部骨折,公安机关遂对乔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立案。
“案发初期,有人认为谁受伤谁有理。但我们反复追问:谁先动的手?谁处在危险中?法律是不是允许被侵害的人保护自己?乔某的行为是否超出了必要限度?”周春燕说。今年2月,该案被移送敖汉旗检察院审查起诉。经退回补充侦查,公安机关未获得能够认定乔某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证据。
为还原真相,办案检察官重新梳理证人证言,反复逐帧查看案发视频,确认郭某曾三次挑衅、两次动手,且在倒地后仍继续殴打乔某,不法侵害具有连续性和现实危险性。乔某的行为始终以阻止侵害为目的。7月21日,该院召开检委会会议进行讨论,检察官调取了“于海明案”“赵宇见义勇为案”等典型判例,逐条对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立场。“如果在这种情形下还苛求当事人克制退让,就等于让法律向暴力低头。”该院检委会委员刘士娜在会上直言。
此后,敖汉旗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参加。经讨论,听证员一致认可西甲直播拟对乔某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意见。7月31日,该院依法认定乔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当西甲直播敢于在争议中坚守法律立场,用一个个‘小案’诠释‘大义’,法治的光芒才真正照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周春燕说。
(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崔友)
透过故事看理念③
厘清罪名谜团
十年光阴流转,一起街头打斗的真相悬而未决。是故意伤害还是聚众斗殴?罪名不同,追诉期限也不同。
时间回溯到2011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街头,快递员顾某因配送问题与客户郭某发生激烈争执。随后,郭某找来徐某一同前往快递公司。被赶离后,二人又分别叫来樊某、王某,再次持械前往快递公司。混乱中,顾某被徐某持匕首捅伤,经鉴定构成轻伤。案发后,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刑事立案,直至2022年才侦结。2023年8月,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将徐某移送延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阅卷时,我们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延平区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陈立礼介绍,“当时距离案发已十余年,若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徐某一人的刑事责任,五年追诉期限早已届满。”该院随即指派检察官组成办案团队展开调查核实工作,并对关键证据开展自行补充侦查。
“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厘清罪名是办理此案的核心,罪名定性是否准确影响诉讼时效的计算,必须慎重。”陈立礼说。经全面审查,办案团队发现,郭某纠集多人、持械对不特定对象实施打击的行为,与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特征不符,很可能符合单方型聚众斗殴。据此,该院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围绕涉案人员主观故意、纠集过程及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等核心要件引导侦查取证。
经过进一步调查,事实逐渐清晰:郭某纠集徐某、王某等人前来帮助斗殴,三人为打击报复、逞强斗狠,持械对快递公司内的不特定对象实施殴打,属于持械聚众斗殴,目前仍在十五年的追诉期限内。“我们要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既要依法追诉犯罪者,也不冤枉无辜者。”陈立礼说。该院以聚众斗殴罪追诉郭某、王某,并对徐某、郭某、王某批准逮捕,同时考虑到樊某全程未参与斗殴,不构成犯罪,未对其作追诉处理。
2024年3月,该院对已到案的王某、徐某提起公诉,法院最终以聚众斗殴罪分别判处王某、徐某有期徒刑,连带赔偿顾某各项经济损失。近日,潜逃的郭某落网,已被移送延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针对该案暴露出的“挂案”问题,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公安机关建立“挂案”定期筛查、动态清理长效机制。
(本报通讯员夏菁)
透过故事看理念④
唤醒叛逆少女
“改变人生的瞬间,往往始于一次不经意的选择。”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检察院检察官李玉琴的这声感慨,要从一起危险驾驶案中的未成年人小婷(化名)说起。
2024年7月一个深夜的街头,引擎轰鸣声中,小婷酒后无证驾驶摩托车与一辆机动车发生碰撞,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因为小婷的危险驾驶行为,案件被移送普兰店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件虽不复杂,但背后是青春期迷茫、家庭监护缺位与法治意识淡薄交织的现实。”李玉琴向记者介绍,该院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小婷初中辍学后整日无所事事、混迹社会,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忙于照料年幼的妹妹,对小婷的成长关心不足。事发当晚,她在朋友小涛(化名)处借来摩托车后逞强驾驶,最终酿成事故。
“小婷的犯罪情节较轻,又系初犯、偶犯,符合不起诉条件。但不起诉不等于放手不管,关键是如何通过精准帮教,让她真正回归生活正轨。”李玉琴说。
为此,普兰店区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同时,同步开展了一系列帮教措施——对小婷进行训诫教育,向其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强化家庭责任;安排小婷参与交通志愿劝导,接受心理疏导,并帮其联系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对明知小婷未取得驾驶证还出借车辆的小涛,通过行刑反向衔接机制,移送给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从最初的沉默,到后来主动分享学习进展,我们看到了小婷内心的转变。”每周与小婷远程视频通话的李玉琴欣喜地看到,在持续数月的跟踪帮教中,那个叛逆少女逐渐变得踏实、懂事。
“现在好好工作、照顾家人,比以前瞎混有意义多了。”在近期的回访中,小婷的话语里满是褪去浮躁后的安稳。
“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就是想让小婷这样的孩子明白,一时的错误可以在被人拉了一把后,成为重新站定的‘转折点’。”李玉琴说,未检工作的初心是用法律戒尺和有温度的引导,让每个曾走错路的孩子都能有机会找回生活的方向。
(本报记者杨茜淳 通讯员王健 李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