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人生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杜晓霏
“她最大的优点是能吃苦、不怕难。只要交到她手上的工作,她从来不说干不了。”提起案件协调衔接办公室负责人杜晓霏,天津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刘致宏赞不绝口。
一个才从事检察工作5年的年轻人,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在杜晓霏看来,只要想办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一个年轻的检察人,面对难题,少见“坐立不安”,更多的是“沉着应对”。
杜晓霏的电话随时会响起,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下班之后。电话内容多数是咨询案件,有程序衔接上的问题,也有实体认定的问题,最多时,她一天要接二三十个这样的电话。津南区公诉部主任王富生说:“与晓霏交流问题,沟通总是很顺畅。”
案件协调衔接需要一个多面手,而杜晓霏正是这样一个人。她是山东大学刑事诉讼法、英国班戈大学国际商法双硕士,经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市院公诉处工作。在各级院公诉部门,都有一份《协调衔接办法》,作为公诉条线办理有关案件的依据。这是杜晓霏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的。不仅如此,她还编写了《行贿案件不起诉审批指引》等办案手册,作为办案的遵循。
在国际反贪大会第九次年会期间,她翻译大会纪念邮册,多次圆满完成临时性口译任务。其中一次口译任务是在外宾乘游船游览海河时,对中文讲解进行现场口译。浏览结束后,外宾握着她的手说:“非常棒的讲解,非常美的夜景。”
从事检察工作前,杜晓霏曾是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在办理一起专案工作期间,面对犯罪嫌疑人权钱交易收受贿赂但拒不认罪的情况,她结合审计和法学知识,从犯罪嫌疑人经营的公司以及案件相关人经营的公司中,细致地梳理百余册账本,发现多条违法犯罪线索,为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奠定了基础。
从审计师到公诉人,杜晓霏实现了完美转身。在领导带领下,她参与办理了多起在全市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并承办多起疑难复杂的案件。每一次办案结束,她都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快速成长。
她还身兼专项办案组联络员、党支部宣传委员、院展览馆和模拟法庭的讲解员等多项职责。刻苦、乐观、充满活力的她,成了院里年轻干警的学习榜样。
担当练就强兵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闫旭彤
2018年12月4日,天津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对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一案向天津市第二中级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该公司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的法律责任。该案也是天津首例西甲直播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承办这个案件的是该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闫旭彤和她的团队。
强兵都是打出来的。2012年,闫旭彤参与办理了一起在天津有重大影响的涉黑专案。该案涉案人数众多,犯罪涉及面广,社会危害大,上级领导高度重视,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面对挑战,闫旭彤没有丝毫的犹疑和退缩,作为该案的第一公诉人,她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熟读107册卷宗和证据材料,梳理45起案件事实,制作完成40多万字的审查报告和近2万字的起诉书,撰写20多万字的出庭预案和5万多字的汇报材料,为出庭公诉做好充分准备。开庭时,面对听众席上数百名旁听者,闫旭彤与另外一名公诉人和32名被告人和45名辩护律师展开激烈交锋。在持续6天的庭审中,闫旭彤与团队成员默契配合,沉着应对,举证条理清晰,答辩入情入理,最终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
在公诉部门工作期间,由她经手主办或参与经办、审批的刑事案件达300多起,其中包括震惊天津的张义民开发区恶意撞人案、涉税金额1.5亿元的李维奇等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遇事不推、不躲”,这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2014年底,闫旭彤调到民事行政检察处担任处长。履新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控告申诉部门列出涉及民事行政案件的缠访、闹访老户清单,按照清单,逐一约见。闫旭彤说:“案件依法办结并不是司法的全部目的,通过释法说理,让当事人真心实意地接受案件结果,认清依法维权的底线和边界,信服法律才是最好的结果。”
面对一起久拖不决的医疗纠纷案,闫旭彤成功让双方进行了和解。事后,有人问她说服一位上访10多年、情绪激动的老人的秘诀。她动情地说:“我也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父亲,将心比心,我怎么能看着这把年纪的老人绝食、绝水,还绝望呢?”正是凭着一颗赤诚为民的拳拳之心,闫旭彤让一个个上访老户回归了正常生活。
检察建议高手
【南开区人民检察院】 马文静
“在有力指控犯罪的同时,怎样才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社会和公众利益做更多工作?”这是天津市南开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马文静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在马文静等检察干警与该院外联组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全院共发出检察建议28件,有关部门全部整改落实,回复率和采纳率均达到了100%。
“我们一向很重视风险防范,但没想到检察官更加细致负责。对于你们办案中发现的漏洞,我们专门进行了研究,对办卡过程中的身份核查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你们的检察建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某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在来院回复检察建议时,真诚地向马文静说道。
2017年,她在办理一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件时,发现银行在处理客户申领银行卡核实信息资料过程中,对办卡人的身份认证核查制度存在疏漏与隐患,容易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冒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骗领借记卡。马文静敏锐意识到不法分子骗领银行卡可能实施其他下游犯罪,会给银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于是,她主动了解两家涉案银行行业规程,提出加强银行卡的申领安全管理,强化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的认证核查,并从技术层面建议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等检察建议,杜绝冒名开卡情况发生。这才有了先前的一幕。
对于马文静来说,要制发高质量的检察建议,就必须跳出就案办案的机械思维模式。在办案中,她常以办理个案为契机,串联起类案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案件发生的内外因素,让检察建议起到预防和遏制犯罪、推动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刚性作用。
不久前,在办理一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校园贷”诈骗案件时,她发现多名在校大学生为获得报酬及提成,被诱骗办理手机分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大学生名校贷等贷款业务,最终财物被骗、贷款逾期被催收、个人信用受到影响。
怎样才能增强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马文静积极走访涉案学校,了解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的拓展现状,分析校园信贷诈骗犯罪手段,发出了包括开设金融理财知识课程,培育大学生“财商”;加强“校园贷”风险防控,防止掉入“过度消费”与“盲目创业”的陷阱等内容的检察建议,并协助学校举办校园防骗安全教育月、防范电信诈骗宣讲会等活动。看到被害学生逐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更多的同学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技术大拿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李隽
在常人眼中,与复杂枯燥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打交道的以男性居多,而在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却有一名女检察官20多年一直坚守在检察技术岗位,从最初全院网络布线,到技术信息中心的建成,再到改造信访接待室、询问监控室、审讯指挥中心、培训会议室、电子数据实验室等场所,她都和部门的男同事一起,耐心、细致地调试网络和设备,使所有项目工期和质量得到“双保证”。特别是由她主持研发的“多媒体法庭示证系统”,作为公诉“神器”,在办理大要案中显威力。她就是该院检察技术信息部主任李隽。
2014年底,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承接了西甲直播交办的重大案件。为了准确地指控犯罪,一分院决定开发完善“庭审多媒体示证系统”,将庭审法律文书和需要出示的证据材料、通过办公软件进行整合,借助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简化文字的表达叙述,方便法庭内观看人员快速理解案件事实,突出犯罪事实的脉络。
时间紧、任务重。李隽带队立即展开研发,专案组其他同事也鼎力相助。李隽带领院里的技术干警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和摸索,阅读全部电子案卷,观看侦查阶段移交的同步录音录像材料,努力将案件基本内容了然于心。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他们先后制作了多套多媒体法庭示证系统,应对庭审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为保证出庭效果,圆满完成出庭示证工作,她与出庭公诉人反复研究当庭示证衔接方式,制作不同情况出庭预案和应急方案,不厌其烦地演练,及时修正疏漏。
征尘未洗。2016年、2017年、2018年,李隽又连续三年带领技术干警在重大系列案件的办理中提供技术保障。此间,负责起诉案件的承办人不断变化,但负责技术保障工作的她却从来没有止步,一次次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任务。
李隽说:“我喜欢数学。我会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视做一道道数学题,全部把它们破解掉。”从技术骨干到部门负责人,李隽见证并成就了一分院技术信息部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在与繁复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检察战线“技术大拿”的精彩篇章。
从“小白”到“老师”
【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 纪璐
在滨海新区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刚过而立之年的纪璐有一个与其年龄不甚相符的称呼:“纪老师”。工作中,同事们遇到疑难复杂案件都愿意找“纪老师”来切磋。要知道,从办案“小白”到业务骨干的进阶之路,可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从参加工作起,纪璐就被分配在侦查监督处。2015年8月12日,位于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纪璐被抽调参与案件办理。纪璐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其间,纪璐所在的专案组需要制作多媒体示证,而当时组内却没有配备相关技术人员。怎么办?自己干!在承担繁重的办案任务的同时,纪璐挤时间向其他办案组的技术人员学习,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制作技巧,取得了非常好的庭审效果。该案的多媒体示证方式,在该院之后的案件办理中被当作模板使用。
办案水平提高了,纪璐的“胆量”却变小了。在她来看,每天摆在手头的已经不再是一摞摞的材料,而是一段段不同的人生。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再小的案件都是天大的事。在一起多人参与的寻衅滋事案中,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但被害人坚持指认其打了自己,还有证人作证。纪璐没有简单认为犯罪嫌疑人是在狡辩,而是综合10几名当事人的笔录绘制了案发过程图,发现在被害人被打时该犯罪嫌疑人应该尚未到达现场。但是为何有多份证言都指向他呢?纪璐推测,由于犯罪嫌疑人一方是少数民族,多名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相似,被害人和证人极有可能出现认错人的情况,遂要求公安机关重新组织辨认。最终,新的辨认结果推翻了之前的结论。分管院领导提醒大家要像纪璐一样,察微析疑,避免错案发生。
在院里,同事们都羡慕纪璐身体好、精力足。这些年,尽管办案压力大,但纪璐始终坚持做两件事: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运动。无论头一天加班到多晚,第二天她总是能以全新的状态“满血复活”。
纪璐始终相信“艺多不压身”。在承办百余件审查逮捕案件的同时,她结合办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成为“天津市检察调研人才”;她积极参加各项业务评比,获得“天津市西甲直播侦查监督业务竞赛十佳”。从前的“小白”,如今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侦查监督人才。
办案倍儿精明
【河北区人民检察院】 高婕
在河北区检察院,无论是当公诉科科长、侦查监督部主任还是任政治处主任,说起高婕,人们对她评价就是两个字:干练。
2018年5月,一起涉及90余名犯罪嫌疑人的特大电信诈骗案将移送河北区检察院审查。这是该院建院以来,一次性受理人数最多的审查逮捕案件。面对巨大的工作量,部门里的人心里都没底。
踌躇之间,高婕把部门同事召集起来,讲明办案思路:派员前往江西,介入指导侦查,就案件指定管辖、证据扣押及提取关联电子数据等提出建议,并进行现场监督;成立四个办案组,把犯罪手法类似、案发地相近的案件分配给同一办案组,提高办案效率;各办案组员额检察官与公安机关办案人一一对接,引导侦查方向,确保案件质量;各办案组及时就案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统一司法尺度,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在高婕的带动下,10天之内,侦查监督部就形成了30万字的审查报告,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审查逮捕工作。
“她办案子倍儿精明!”和高婕相处多年的刑警老孟对高婕的“干练”有更直观地体会。2012年,犯罪嫌疑人使用假冒标识的包装袋,在食品街出售假冒的“十八街麻花”,严重侵害了百年老字号“桂发祥”的企业形象和知识产权。在审查起诉过程中,高婕对查扣的商标数量认定产生怀疑——上万个包装袋怎么计算出来的?而且这个数量与犯罪所得可是相差甚远。
“第二天,高婕就带着我们直奔查扣仓库。”老孟回忆,“正值夏天,天气热得邪乎。仓库里面得有40度,跳蚤、老鼠在眼前跳来蹿去,连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儿都有点儿犯怵。只见高婕麻利地在腿上绑上塑料袋,直接就冲进去了!偌大的仓库里堆满了标有‘十八街’字样的卷状包装纸,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依靠人工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计数。正在这时,高婕发话了,‘先通过专业机构测量一枚标识的重量,然后用所收缴的总重量除以一枚标识的重量,就能得出相对精准的数值’。最后,法院认可我们提交的35万个包装袋的证据。”
如今,高婕已就任政治处主任。到任两周来,她深入各党支部进行调研,对“党建园地”提出重新规划意见,要求更加贴近干警思想实际,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检察业务发展和检察人才培养方面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同题·天津篇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于要武 通讯员 吴婵 殷冬阳 李一旭 郑志阳 于鸿祥
制图: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