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辅助办案
【宜兴市检察院】
检察官遥控无人机航拍取证
宜兴市城区东部,一条美丽的大溪河镶嵌城中,梅林大桥横跨河面,进入初冬,河风微微,周边群众都愿意茶余饭后结伴在桥面走走。然而,在宜兴市检察院干警郑添隆的手机中,9个月前的此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2月,该院技术人员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公益诉讼随手拍”后台发现一条来自网友的举报,附图显示,一些废弃垃圾被随意倾倒在河岸旁,部分已经掉落水中。大溪河连通太湖,不及时处理不仅会污染河道,还将危及太湖水质。技术人员迅速把线索录入该院自行研发的公益诉讼线索评估管理系统,传至该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的手机终端。通过对线索进行查阅、研判和分配,该部干警郑添隆在其手机端接到指令和资料,前往实地调查。
郑添隆和技术人员来到河岸旁,利用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小型无人机等设备,拍摄下现场情况。经查,该处废弃垃圾占地达150亩,未采取防渗漏、防扬散措施,若雨季到来,污染物入河则后果不堪设想。该院迅速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不仅将垃圾清运完毕,堵塞的道路也疏通了,周边绿化修复完好如初。
通过线索评估管理系统查阅、处理公益诉讼案件,实现掌上办案,只是技术辅助办案的一小部分,该院充分借助科技力量,发挥技术能力发现监督案件线索、科学管理研判线索功效,最终形成技术服务办案的闭环。
2018年7月,系统接到刑检部门流转的邓某等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技术人员和检察官一起到达案发现场,利用无人机拍摄涉案地点矿石被非法采挖后的图像,并迅速录入系统。承办检察官在全面审查证据材料、犯罪事实及危害结果后,发现该案难点在于确定矿区原始面积以及非法采矿前后的对比情况,如果依靠人工测量,耗时长、难度大。
用技术解决难题!通过3D建模技术,技术人员构建出被挖矿区立体模型。通过对模型相关点位进行定位,实现对模型内采挖坑洞的测量估算,推测出矿区破坏的体积大致为2800余立方米。
模型数据不足以作为证据认定犯罪,该院立即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委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调取了案发前半年内的矿区卫星图片,生成《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情况报告》,分析得到的矿区地貌变化时间与嫌疑人供述的犯罪行为持续时间基本吻合。最终,上述电子证据被法院采纳,三名被告人被判赔偿国家矿产资源损失21.5万元、连带承担环境修复费用36.1万元。
(王学涛 金晶)
消费更放心
【惠山区检察院】
检察官讨论涉案产品性质
“多亏了西甲直播的监督,那些母婴店的虚假广告才能被清理,商家如实宣传产品,我们‘宝妈’消费起来也更放心。”看到自家附近的母婴用品店规范了宣传用语,家住无锡市惠山区的李女士对西甲直播感谢连连。
“重装升级,全新泳疗王者归来。”谁能想到这般气势汹汹的宣传广告,竟是来源于一家婴童用品商店。今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惠山区某婴童用品商店微信公众号涉嫌虚假宣传。
检察官迅速对此展开调查,经过对该店出售的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其所主推的产品均是针对婴幼儿,如“全新泳疗”用品,是婴儿清爽水疗原液,产品标示其“所含的忍冬花成分,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力的功效,对于宝宝湿疹、尿布疹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并有“养肤保健、提高免疫、降火去燥、防止感冒”等功效。另外,该店在售的一款深海鱼油胶囊,更因富含鱼油,能减少心血管疾病总病死率和猝死率,保护眼部健康,还能辅助缓解轻度关节炎的症状等。事实上,上述产品功效如何均存在疑问。
虚假广告和其他虚假宣传行为不但侵犯同行经营者合法权益,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而且直接误导消费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具有危及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可能性,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微信营销存在特殊性,使得违法经营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且违法成本较低。商家虚假宣传,直接误导和欺骗消费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检察官何浦表示。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西甲直播认为,该店宣称推销的商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此,该院迅速制发检察建议,根据检察建议要求,有关部门立即责令该店停止虚假宣传行为,对其进行了处罚,并引导商家依法依规从事市场活动,强化守法诚信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为确保监督实效,检察官在不久后对该店进行暗访,核实整改情况,经确认,该店已撤下全部违规宣传内容。
“接下来,我院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加大对食品、保健食品广告中虚假宣传的监管力度,提升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保障消费安全。”惠山区检察院检察长王玉珏表示。
(魏立群)
斩断污染源
【锡山区检察院】
检察官实地取证
“你们企业的排污管道口有一定程度的损坏,请及时整改到位。”近日,无锡市锡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在联合突击检查现场,边拍照固定证据,边对某企业负责人耐心介绍污水处理的必要性。一旁的工作人员则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区环保局负责提取水样方便后续检测,水务公司负责记录企业管网实地摸查情况。这已经是他们当日走访检查的第五家企业了。
该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锡山区溪河湖荡等生态水域较多,但水域污染生态修复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并不理想,该院决定将“预防为先、诉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理念引入公益保护领域,以水域环境公益损害防控为切入点,推动检察公益保护职能向前端延伸,通过制度化、系统化、信息化来打造公益损害防控体系。
4月19日,该院与区污水处理龙头企业锡山水务公司共建公益损害防控项目,实现以预防代替治理,从源头切断污染,从而提升保护效果的环境保护目标,这也是江苏省西甲直播启动的首个公益损害防控项目。
环保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水域生态地图、污水处理现场等“展品”,依次陈列在公益损害防控项目的展示区,这种直观的水环境保护宣传打造出全市范围内检企共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品牌。该院在开展环保公益损害防控主题活动时,邀请区环保局及辖区重点污染企业参观污水处理中心控制室和各反应单元,并对由水务公司接管的100多家排污企业开展法治讲座,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排污企业违法经营所面临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惩罚后果,推动水域污染警示教育活动的开展。
据悉,辖区内5家工业园区内80多家排污企业存在“一管多企”的管网接管方式,导致存在污水监管困难、排放信息掌握迟滞等问题,该院针对这一情况向水务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全面整治排查园区企业,摸清现有管网路线,督促企业以“一管一企”接管方式改造管网,并在各接管企业排污口或污水泵站加装在线监管设施,对输送的污水水质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查控企业超标排放。
今年7月,该院又向区住建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住建局及时为辖区内企业审核办理排水许可证,并加强对排水户的排污管网、处理设施及水质监测设施建设、运行进行监督指导。目前,区住建局已对辖区内11家企业采取限期治理措施,相关排水许可证也已办理到位。
(贺俊丽 张馨舟)
“最强大脑”
【江阴市检察院】
检察官在速检中心开展检测
“这起案件的办理充分借力了科技,经‘回头看’数据显示,样本数据都达标,现场河面干净,水体清澈。”近日,在江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评析会上,该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方静就办理的一起河道污染、相关部门怠于履职案说道。
2018年4月,该院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内某主干道北侧河道中混杂大量乳白色液体,河水可能被污染。该院第一时间指派干警前往现场查看。由于河道长、水面宽,采取普通的摄像手段难以全面了解疑似污染水域面积和污染具体位置。检察干警借助无人机通过航拍取证,准确测定了具体污染位置和污染水域面积。
随后,该院利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公益诉讼平台搜索定位,依托平台数据分析研判功能和连接的工商专线网,筛选发现污染点周边100米范围内有6家可能涉及排污的企业,并获取了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经营规模、法人主体等信息,据此形成一份初步情况报告。
河水污染程度如何,仅凭肉眼是无法判断的,需要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检测。为避免证据灭失,该院在现场查勘的同时进行布点双份采样,并将其中一份样品运回自有的快检中心进行检测,另一份样品予以留存。经检测发现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后,该院立即联系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专业检测,结果也显示氨氮、总磷等含量均超过相关标准,从而认定河水被乳化物污染。
“乳化液是机械类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润滑剂,而智慧公益诉讼平台显示的疑似涉污企业中,仅有一家属于机械类企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及现场走访查看,该院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依法对排污企业进行查处、整治,并促使市政府加快推进了污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截至目前,该院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29份,提起无锡地区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0件,追回国有财产价值1247万元,督促回收和清理固体废物1300余吨。这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展现了该院借助科技力量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丰硕成果。
“智慧公益诉讼平台拓宽了线索收集渠道,快速检测中心为线索筛查、证据固定提供技术支撑,无人机可实现有效测量、对比分析,这些都成了我们公益诉讼办案的‘最强大脑’。”该院副检察长赵建新说。
(赵春燕)
绿色标志
【滨湖区检察院】
检察官回访烟酒店
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傅丹沄的家门口有家超市,每次路过,她都会进去看一下。吸引她的是收银台上贴的一张绿色标志:“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同样的标志也出现在放酒的那排架子上。
从今年6月开始,无锡市区内的数万个超市、便利店、烟酒杂货店等,均贴上了这样的禁酒令标志。而这正是滨湖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探索的结晶,是傅丹沄及同事们努力的结果。
该院是无锡市首批试点公益诉讼的检察院,傅丹沄所在的第四检察部肩负该项工作,几年来,他们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2018年初,他们开始探索公益诉讼“等外”领域,相继办理了维护国旗尊严、校园公共安全、风景名胜区保护、文物保护等13起案件,效果良好。
就在同年底,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第四检察部主任彭德文的注意:近两年来该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45%左右的涉案原因都和饮酒有关。处在青春期的未成年人饮酒不仅伤身,而且易引发暴力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这是否也是一个公益诉讼“等外”可以探索的领域?
傅丹沄被指定为案件承办人。15天时间里,她和同事们调查了全市范围内的12家大型超市、8个便利店,以及校园周边的37个小超市,发现没有一家在酒品柜台上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警示标志。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到,任何经营场所均不得向未成年人售酒,如果向未成年人售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探索“等外”领域公益诉讼,要大胆探索、谨慎求证。该院规定,所有涉及“等外”领域的案件,必须经过办案组讨论、检察官联席会议和向市检察院汇报三道关口。傅丹沄团队经过前期调查分析、联席会议探讨后,认为未成年人群体公共权益应得到保护,遂向无锡市检察院汇报,市检察院同意该院向滨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鉴于此种情形在全市各辖区普遍存在,该院又向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了检察建议。
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按照检察建议的要求开展专项整顿,查询到全市范围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店家大概有10万多家,这些店家基本都会销售酒类食品,遂以这个数据为基础,印制了12万份警示标志,并下发到各个超市、便利店。此举在全省市场监管领域亦属首例。
“在办理‘等外’公益诉讼案件中,我们十分注重由个案向领域延伸,通过个案办理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对整个领域进行综合治理;同时也注重由单赢向共赢延伸,在与被监督单位的沟通中,实现严格执法与公正司法良性互动、行政执法与检察司法共赢。”该院检察长陈利群如是说。
(杜艳)
提高“免疫力”
【梁溪区检察院】
检察官走访辖区餐饮机构
“检察官,经过上次的约谈会,我们才明白广告宣传也是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夸大宣传要不得。”11月15日,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在走访民营企业进行普法宣传时,再次遇到某酒店企宣部门员工小张。
今年2月,该院接到群众举报称,多家酒店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菜品广告涉及虚假宣传,一味夸大菜品的药用和保健功效,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该院迅速对辖区餐饮机构通过微信推送的食品广告进行了梳理排查。
“松茸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经常食用松茸有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的功效。”这样言之凿凿的表述就来源于一家餐厅的微信公众号,介绍的正是菜品“松茸三吃套餐”。
通过排查,检察官确定有11家餐饮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大众推送的菜品宣传广告中出现“预防动脉硬化”“具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防止流行性感冒和癌症”等用语。其中,部分餐饮机构的广告中出现“补钙之王”“列担子菌类抗癌之前茅”等未标明出处的引用语。
法律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告使用引用语应当标明出处。据此,该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依法查处该11家餐饮机构的违法行为,并加强对食品广告行业广告宣传的日常监督管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对上述餐饮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11家餐饮机构已全部撤下了违规宣传的广告。
“菜品广告越是宣传有营养价值,越是吸引消费者,毕竟现在大家都注重养生嘛!怎么就不可以宣传菜品有保健、治疗价值呢?”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其中一家酒店企宣部门员工小张的话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检察建议不是一发了之,而是要实现更优的社会效果,更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该院副检察长吴海研说道。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公益保护的核心,探索建立公益损害“治未病”预防机制,通过宣传先行、防微杜渐、靶向防治、机制保障等措施,全流程地防控、减少公益受损,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公益的根本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广告宣传,6月21日,该院会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了这11家餐饮机构代表。约谈会上,该院从提高守法意识、增强经营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提醒并建议餐饮机构依法履行好广告发布的主体责任,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为百姓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
“将公益诉讼关口前移,通过开展公益诉讼系列宣传活动,让社会公众知晓保护公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全社会守护公益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公益保护意识,无形中滋养和增强了公益这一肌体的‘免疫力’。”吴海研道出了此次约谈会的目的。
(杨惠)
本期同题·江苏无锡篇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卢志坚 通讯员袁丹